该中国墨学登场了(六)――刘清平的问题解决了没?再论血亲伦理和裙带腐败

作者:该中国墨学登场了(六)――刘清平的问题解决了没?再论血亲伦理发布日期:2015-03-02

「该中国墨学登场了(六)――刘清平的问题解决了没?再论血亲伦理和裙带腐败」正文

受访人:

黄蕉风,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博士生

顾如,民间墨者、墨学复兴运动鼓吹者

南方在野,"新墨家思想学派网"主编、"墨家兼爱论坛"创办人

--------------------------------------

访谈:曹璇,"当代新儒家谱系"创作人,香港新亚研究所博士生

李杨洋,香港儒艺青年文化协会主席

整理:姚梦莹,香港理工大学文化学系

地点:香港儒艺青年文化协会

(以下内容系经受访者审阅。内容不代表本会观点)

简介:

《该中国墨学登场了》系香港儒艺青年文化协会"当代新儒家艺术谱系"的系列访谈计划。本计划邀请三位在民间有广泛影响力的墨者参与对谈,以聚焦思想界的新思想学派--当代新墨家的学术动态和思想主张,并其对大陆新儒家、读经运动、墨学复兴、宗教对话、民族主义、全球伦理、普世价值等相关议题的"墨家立场"。本访谈计划将推出十期。

香港儒艺青年文化协会乃由中港两地青年学者创立的,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港台新儒家思想的青年学术社团。协会主办的"当代新儒家谱系"艺术展于2014年9月13日在香港理工大学举办。由青年艺术家曹璇创作完成,艺术再现了熊十力、马一浮、钱穆、梁漱溟、冯友兰、杜维明、余英时等海内外儒学大家的风采。"当代新儒家谱系"为人民日报、文汇报、大公报等诸多媒体所报道。

黄蕉风先生是在香港从事"耶墨对话"跨视域研究的青年学者,现为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的博士生,亦是最早提出"墨家基督徒"概念的跨界神学人。顾如先生是中国民间最早标举"墨者"身份的民间学者,其提出《先秦墨家宪政纲要》即"墨家宪政",与秋风的"儒家宪政"同为中国原典政治言说传统的新范式。南方在野先生是民间墨学推广第一人,墨学复兴运动鼓吹者,"新墨家思想学派"网站的主编和"墨家兼爱论坛"的创始人。"新儒家谱系"计划继艺术性活化港台新儒家诸贤之后,将目光聚焦于当代新墨家群体,以期通过采访学院和民间的三位新墨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使得官方、知识界、民间重新重视墨学这门中绝千年的绝学,及当代新墨家独特的政治哲学表述。

(背景材料:最近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员,也是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弟子的李明辉先生,受邀至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讲授"中西哲学中恶与原罪"期间,接受了澎湃新闻的独家专访,就台湾社会中保留的儒家传统以及两岸的政治儒学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李先生在访谈中谈到自己"不认同大陆新儒家",认为"大陆新儒家"这个称谓源自蒋庆和陈明等"一小撮"人的"自我标榜"。大陆新儒家群体的干春松、白彤东、李存山、曾亦、方旭东、唐文明等也集体撰文回应,抛出了诸如"港台新儒家未必切近大陆现实"、"港台新儒家对传统中国政治肯定得太少"等观点。以前学界似乎有一种说法,仿佛港台新儒家和大陆新儒家互相不对付,"老死而不相往来",比如说一方认为"政治儒学"乃"死亡之吻"而近妖,一方谓"心性儒学"有内圣而无外王乃儒学的真正"歧出"。这其中可能各有学术路径不同、方法论范式不同、政治意识形态不同等问题。为此,香港儒艺青年文化协会特邀请黄蕉风、顾如、南方在野三位新墨家学人,就双方论战中一系列重要问题展开访谈,以为学术界提供来自墨家的另一个全新视角,以拓展同样问题的"墨学之维"。)

去忠孝,存仁义,儒家才能走向普世价值

李杨洋:学者刘清平于2002年《哲学研究》第2期发表《美德还是腐败-析<孟子>中有关舜的两个案例》一文以来,有关孔孟儒学是否"坚持把血亲情理作为本根至上的基本精神,最终使得儒家思潮在本质上呈现血亲团体特征"的辩难,引起了学术界尤其是儒学界的热烈讨论。刘清平据此提出"批判人本主义"和"后儒家精神",即以"不可坑人害人,应该爱人助人"为判断依据来考量儒家血亲伦理是否具备普遍主义精神和普世价值,从而引发了一场长达十年的有关"亲亲相隐""东西方容隐制""儒家腐败"的学术论战。正方面观点被收录在郭齐勇主编的《儒家伦理争鸣集-以亲亲相隐为中心》;反方观点主要有刘清平的《忠孝与仁义-儒家伦理批判》,邓晓芒的《儒家伦理新批判》等。

早先你们提到刘清平教授"去忠孝,取仁义"的"后儒家论纲",以及他所倡导的"不可坑人害人,而要助人爱人",就是新墨家的新的全球伦理黄金律。顾先生还称刘清平这位反儒学者乃真正的"大儒"。有很多朋友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可不可以谈谈。

黄蕉风:这涉及到近10年来汉语学界最重要、最持久的一场学术论战,有对儒家伦理持批判态度的"批判人本主义"刘清平、"新批判主义"邓晓芒和对儒家伦理和当代价值持肯定态度的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郭齐勇等正反两方面。在汉语学界尤其大陆儒学界,"血亲伦理争鸣"是一个没有远没有定局的争论,其中是非曲直,遽下判断,属于哪壶不开提哪壶(笑),很容易就"政治站队",让学派立场取代客观的探讨。说刘先生的"后儒家"乃"新墨家",更多是我们的"戏言",意思是说思考方式和治学理路上,双方有很相似的地方。我个人很欣赏刘、邓两位在官方推动儒学、民间儒学大热的今天保持十分清晰的头脑和独立知识分子的批判,不太赞成一些亲儒的学者、领导和民间人士把对儒家伦理的一切反思和批判,都一个帽子扣下来是"五四文化激进主义遗传"、"文革批林批孔余孽"等等。港台新儒家三柱石牟、唐、徐,结合康德道德主义和黑格尔法哲学、自由主义、基督教神学来会通传统儒家、发展传统儒家,本身就是一种"新批判",没有批判就没有发展。"真理越辩越明"嘛。

刘清平提出了"去忠孝,取仁义"的"后儒家"理论,并以"不可坑人害人,而要利人助人"作为普世价值的底线伦理,我是做如是观。"不可坑人害人",属于"消极的无伤害原则";"而要利人助人",乃不忽视"能动地利他主义"。刘清平的提法充要地含纳了儒耶金律的要求,给新墨学伦理观的建设很大的启发。事实上这个原则,在去今2000多年的中国先秦墨家的"兼爱、交利、非攻"中已经得到充分展现,若能得到更好的发掘,或可作为"全球伦理黄金律"在耶儒之外的第三种表述,从而达到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对立统一。顾如乃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刘先生乃"当代新墨家"。比如说刘清平的"去忠孝",意思是说当代新儒家不要自限在地域性伦理的"忠孝";"取仁义",乃是希望当代新儒家走向普世性伦理的"仁义"。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兼爱中》),墨家希望以"兼爱"、"交利"、"非攻"达致"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敖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者也"(《天志中》)的和谐社会。正所谓"天下无人,子墨子之言尤在"(《大取》),在当下动荡不安,争竞不已的时代,墨家"兼爱"价值的重光和新诠,乃能贡献一种新的全球伦理黄金律,或将有助力于人们对战争伦理与和平主义的思考,同时为呼吁人类更广泛的和解提供一种新的角度,让爱与和平占领全球。

李杨洋:血亲伦理争鸣深入了一些普世性的话题,比如你说的Golden Rule 。在这方面,儒家和基督教都有足够的资源回应,像"儒耶金律"的正反表述都已经写进了"全球伦理"的教条。

黄蕉风:这确实要感谢基督教学者和儒家学者的努力,比如天主教神学家孔汉思和港台新儒家学者刘述先、杜维明等。全球伦理是一个重要问题。90年代中期以后,有关"全球伦理"(Global Ethics)的研究已经是跨文化伦理、宗教对话以及比较宗教、比较哲学的一个重要进路。1993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世界宗教议会大会上,由神学家孔汉思(Hans Kung)起草并由大会通过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里,明确提出了"全球伦理"之于人类作为整全形体(或至少针对几个主要文明形态),在伦理道德上存在某些相同或相近的普世性的共识(Consensus),包括:具束力的价值(Binding Values)、千古不易的准(Irrevocable Standard)以及个人基本的道德态度(Fundamental Moral Attitudes)。"全球伦理"的提出,在承认当代不同文化"多元共在"的既成事实下,对后现代主义"去中心化""反元叙事"做出了全新的定义和诠释,亦即在"第二轴心时代",如何重建神圣和崇高的价值观。

有关"全球伦理"的论证和辩异已经持续20年,它所提出的原则囊括了建立宪政民主、公民社会、宗教和解、生态环保等国际间事务的最大公约数。其中"两项基本原则"(Two Fundamental Principle)--即: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人道的对待;你希望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别人(So in everything,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 have them do to you);(Parliament of the World's Religion, 1993);和"四项不可更改的要求"(Four Irrevocable Directives)--即:提倡非暴力、尊重生命的文化 (Commitment to a culture of non-violence and respect for life);提倡休戚相关、实公正经秩序的文化 (Commitment to a culture of solidarity and a just economic order);提倡容、诚实生活的文化 (Commitment to a culture of tolerance and a life of truthfulness);提倡男女之权利平等、合作互助的文化 (Commitment to a culture of equal rights and partnership between men and women) (Parliament of the World's Religion: 1993)。全球伦理是具备构建全球性"普世价值"(Universal Value)一环的重要意义,Golden Rule又是全球伦理的"元问题",或者"元伦理"。这个话题永远不会谈老,永远不过时。

李杨洋:不过好像很多儒家学者或华人学者认为,相比基督教金律,儒家金律更能代表普世价值?前者可能导致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后者相对消极的"恕道",则能"美人之美,和而不同"。之前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秋风先生批评西方社会的"一神教心智",就说了西方社会建立在"不同而和"的基础上,文化一元论和二元对立思想的背后乃是基督教的文化传统。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