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变革还是右转?――中期选举后美国政府政策和政局的走向」正文
美国国内政治生态发生重大变化,内政外交都将成为党争战场,克林顿政府将以退为进,以守为攻。
政治生态:向右转
在刚刚结束的美国中期选举中,共和党大败民主党,被称做一场“政治地震”,使美国国内政治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里根之后一度消沉的保守主义思潮又在社会生活中呈现出活跃的势头。美国内外政策向右转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共和党这次带着自己的纲领走到前台,并且大有挟胜选之威以遂其政策的劲头。中期选举前,约330名共和党候选人聚会国会山前,签署了被视为共和党未来行动纲领的“美利坚契约”。契约的基本思想是保守派一贯主张的“小政府”观念,主要政策内容是减税、削减社会福利、维持甚至增加军备开支等。选举结束后,共和党领袖们已明确表示要从克林顿手中夺取立法主导权,特别是国内政治日程主导权。即将出任众议院议长的共和党众院领袖纽特・金里奇宣布,共和党将在明年1月3日第104届国会开张后的100天内全面推进其立法计划。共和党人的总体意图是:先夺取政治主导权,将克林顿政府置于被动招架的境地,进而在1996年大选中把民主党逐出白宫。
两年前克林顿高扬“变革”大旗入主白宫时,他踌躇满志,立志要干番大事业。然而,中期选举给克林顿的“变革”以沉重一击。克林顿面临着是继续“变革”,还是与共和党妥协而“向右转”的困难抉择。这也是决定今后政局动向的关键所在。从初步反应看,克林顿选择了有限的“向右转”。但从克林顿言辞看,他宣称不会“在我的信念上作出任何妥协”。
总之,在政治生态变得有利于共和党的情况下,如果今后两年国内外不发生大的事件,那么,美国政府政策和政局的走向将取决于以下两点:第一,共和党的政策主张与克林顿政府的现行政策有多少差异性和共同点;第二,共和党人挑战的强度和克林顿让步的限度各有多大。
内政:寻求对抗还是和谐
就内政而言,共和党的主要政策主张是:在长期政改方面提出一项预算平衡的宪法修正案,争取5~7年内消灭赤字;通过限制议员任期的宪法修正案,并改革竞选经费制度;把一部分管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权力逐渐下放给州和地方政府。在近期政策方面,立即裁减国会的机构、人员和经费并改进国会工作程序;全面减税,预计未来5年减税总额为2000亿美元;大刀阔斧削减福利开支;减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力度,只将其作为福利制度改革的一部分来考虑;此外,要求在公立学校恢复祷告、进一步打击犯罪活动等等。
共和党实施其政策的具体策略是:一,在下届国会开张后的100天内,全面推进其立法计划,大张旗鼓地向选民显示共和党的责任感、主动性和治国能力。尤其要在第一天就通过立法,大幅削减国会的机构、工作人员和经费,以争取民心。目前美国选民对国家机构的臃肿和低效无能普遍不满,其中对国会的不满最为强烈,因此,共和党对国会的消肿手术肯定会在政治上得分。二,削减福利开支是要冒很大政治风险的,受损害的黑人、穷人和老人等选民团体必然会在未来的选举中作出反应。鉴此,共和党国会打算让民主党当替罪羊,要求白宫提出并实施削减政府开支计划。三,如果克林顿在这些方面不予合作,共和党人很可能会在使克林顿大为难堪的“白水案”等问题上大做文章。
在共和党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克林顿的基本策略是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他的应对方针有五:一,寻求与共和党温和派的妥协与合作,在一些有共同点的问题上推进其立法。二,调整部分政策,向共和党靠拢。克林顿已暗示同意给中产阶级减税,并将在新财政年度预算中削减政府开支。三,坚持现行经济政策,力保经济在低通胀、低失业率的情况下健康增长这一最大政绩。四,对共和党某些过于保守的法案行使否决权。五,如果出现立法僵局,克林顿将不得不更多地借助行政命令或条例的方式来绕开国会(总统的行政命令或条例不需通过国会,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由于政治对抗对双方都不利,加之克林顿与共和党人的政策主张中有重叠之处,所以克林顿目前的示弱政策有可能收效一时。特别在明年初,总统和国会可能又斗争又合作。但是,由于双方政策分歧和利益冲突是根本性的,且新国会中出现“极”化现象,即共和党议员团比以前更保守,而民主党议员团则更自由派,因此,克林顿在民主党内自由派牵制下不可能作出太大让步。最后更可能出现的是政治僵局,即国会和白宫相互阻挠对方的立法方案而使政府无所作为。
外交:另一处党争场所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治过去那种两党一致对外的原则随之消失。党派政治侵入对外政策和安全领域。获胜的国会共和党人不愿让克林顿舒舒服服地在这个领域独占,已在计划把对外政策领域也变成党争新战场,限制克林顿处理外交事务的独立性。将出任参院外委会主席的共和党参议员赫尔姆斯已提出一份4页纸的外交政策蓝图,显示出向政府现行外交政策的挑战。主要内容有:制止削减国防开支;伺机恢复“星球大战”的导弹防御计划;大幅度削减对外援助和对联合国的赞助;限制在海外使用美国的武装力量,竭力限制移民。此外,还将审查美朝协议、对俄罗斯改革的决心提出疑问、并将在美日贸易摩擦中采取强硬措施等等。赫氏还具体指出,国会将通过控制开支来约束克林顿的外交政策。
与内政不同,克林顿政府对共和党人染指外交的做法坚决反对,态度明确。根据宪法授权和政治传统,总统在外交事务方面有更大的权力。近来克林顿政府在解决海地危机、处理朝鲜半岛核争端、对付伊拉克的新威胁和推动中东和平等方面颇有建树。而且美国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和三军司令,在外交方面历来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较少受到国会牵制。鉴于中期选举后国内政治难有作为,克林顿非常有可能把更多注意力放到对外事务上来,而共和党人对外交政策的干预也不会像国内政策那样强有力。
中美关系:新的变数
今年5月26日克林顿总统宣布将对华最惠国待遇与人权问题脱钩。自那时以来,中美关系得到迅速加强。特别是今年11月中旬在印尼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首脑会议期间,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再次会谈,使中美关系出现了进一步发展的势头。
然而,中期选举的结果却在中美双边关系框架中的美国一方增添了新的变数。这主要有:第一,美国政府方面有可能出现积极发展中美关系的要求。由于今后白宫与国会陷入政争的可能性增多,在内政上难以有所作为的克林顿政府将不得不把目光移向海外。随着亚太地区和中国的崛起,加强与亚太地区、与中国的关系势所必然。第二,国会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上升。目前共和党已经表示要限制克林顿在对外政策上的作用,并力图施加自己的影响。因此,在未来两年的中美关系中,国会的作用值得高度重视。第三,亲台势力在新国会中的力量上升,中美之间就台湾问题展开的争论有可能增加。当然,出于美国国家利益考虑,并由于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巨大份量,美国各派政治势力不可能在近期内在台湾问题上走得太远,主要的问题是美国的一部分政治人物和势力将围绕台湾问题做更多的小动作。
1996年大选:提前登场
中期选举结束后,一些共和党政治家马上投入了另一场战役――争取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以便在1996年与克林顿角逐总统职位。这些政治人物包括参院共和党领袖多尔、得克萨斯州参议员格拉姆、宾州参议员斯佩克特,以及布什内阁中的一批成员,包括前副总统奎尔、前国务卿贝克、前住房部长肯普、前国防部长切尼和前教育部长亚历山大。此外,加州州长威尔逊,马萨诸塞州州长韦尔德也有可能加入这一争夺战。
民主党虽然在中期选举中受挫,但并不能由此判断说克林顿的政治地位就不行了。下面几个因素都是对克林顿有利的:第一,投票率问题。在中期选举中,参加投票人数普遍偏少,共和党选民人数虽比民主党少,但投票率高,因而易于显出优势。在大选中,参加投票人数普遍较多,民主党选民基础雄厚的优势就会起作用。第二,共和党虽夺取了一些公职,但其政策主张中相互矛盾之处不少,施行起来很困难,而一旦其政策产生负效应,必将危害共和党人在未来大选中的地位。第三,由于中选胜利后许多共和党人跃跃欲试,盯住了白宫,因此内争必然加剧。第四,克林顿素有“打不败的小子”之称,其反败为胜、转危为安的能力不可小觑。事实上,克林顿1992年大选获胜,一方面要归因于布什对那场选举太不重视,一方面则得益于克林顿自己强有力的竞选活动。
总之,现在还难断言后年大选谁的胜算更大。但是,可以肯定,1996年等待克林顿的将是一场恶战。
原文来源:《世界知识》(京)1994年第24期 第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