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哲:网络社会时代传统政府的生存与转型

作者:何哲发布日期:2015-07-10

「何哲:网络社会时代传统政府的生存与转型」正文

 

摘要:人类已经迈入网络时代,一个覆盖社会各个层面的新的社会结构形态―网络社会正在形成。网络社会由于其本身的技术特性与结构特性,从而导致形成了与传统社会彻底不同的社会组成结构。在网络社会诸多结构特性中,非中心性是网络社会的核心特性。这就导致了作为传统社会治理中心的政府面临着在非中心的网络社会中如何生存与转型问题。在传统社会中,政府作为核心的信息拥有方、资源分配方、公共服务提供方,始终处于社会结构的中心,并支撑着整个社会结构的稳固有效运行。而在网络时代,通过网络,整个人类社会中的个体与个体之间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建立直接即时迅捷的连接实现信息和资源交换,从而使得整个社会运作不再以单一的核心信息中心和资源分配中心为必要,这就削弱了传统政府作为核心信息中心和资源分配方角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传统政府因此必然面临着严重的生存与转型问题。本文认为,在网络社会中,传统政府必须要实现将核心职能从社会的中心居间者转为外围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转变,也就是将职能从重在社会内部结构支撑转为巩固社会结构外壳和保障个体生存权利,从而更好适应网络社会时代下公民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不断增长的新需求。

 

 

从整个宏观的人类历史来看,当前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的变革。这就是,人类即将整体迈入一个新的时代―网络社会时代[①]。在迈入新时代的过程中,作为人类社会整体,无论是从宏观社会架构还是微观个体,都在由于网络的出现而经历着彻底的变革。在这一变革中,从个体的个人行为方式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宏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各种社会性活动乃至人类社会存在本身,都因为网络的出现而颠覆原有的基本模式。

目前来看,网络社会的出现对于个体的影响,对于商业的影响,乃至更广泛的政治参与的影响已经被广为讨论[②],然而网络社会的出现对于人类所创造的最大的公共组织―政府而言,到底会产生哪些本质的影响,还并未被充分的研究,大多数的研究仅是从信息公开、反腐败、公共服务等政府的具体行为来描述这种变化的,而并没有涉及到网络社会对政府影响的实质。

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去探索网络社会的出现对政府产生的影响,并试图回答三个问题:1)网络社会的出现的实质和其核心特性是什么?2)网络社会的核心特性对政府的影响有哪些;3)在人类即将整体迈入网络时代的未来,政府应该如何实现自身的转型?

一、网络社会的意义、实质及其核心特性

1、网络社会的出现及其历史意义

毫无疑问,人类社会正在迈入网络社会时代。截止目前,一个覆盖全球30亿人的网络社会已经形成,并且还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展。因此,网络社会的到来已经是业已的事实。在这一事实面前,现在已经不是应该讨论网络社会会带来什么的问题,而是要讨论传统社会的各种模式如何去适应这种改变的问题?

当谈及网络社会出现的意义与价值时,必须要指出,网络社会的出现从来都不是某一个或者某一些天才在网络社会诞生之初就能够预料构架到的。最初的网络,仅仅是出于最简单设备连接的动机,就如同传统的通讯方式电话、电报一样。然而,随着网络连接个体数量的不断增多,从简单的几个连接到今天几十亿个个体之间的连接,从简单的科学用途到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的用途,仅仅由于覆盖范围和使用范围的指数级增长,网络改变了其最初的技术属性而演化为社会属性,并重构了整个人类社会形成了新的社会结构。因此,网络社会的整个发展,体现的是最简单的架构(连接)是如何通过简单叠加,逐渐演变为复杂的社会系统的过程。因此,网络的发展和网络社会的产生,最终不是技术性的,而是社会性的。

从人类整体而言,已有的划分往往将人类社会根据核心生产方式分为采集狩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等。在工业时代之前的划分大体是确定和有共识的,在工业时代之后的划分从不同视角称呼有所不同,如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知识社会等。当不同学科的社会科学研究者从各自的角度重新描绘和定义工业时代之后的社会时,网络社会的横空出现改变了这种划分,在网络面前,人类社会的历史被截然分为两个时代,传统时代与以网络作为核心社会连接方式的网络社会时代。

在网络社会时代面前,传统时代中不同的社会形态尽管之间差异明显如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然而这种差异与网络时代的相比,已经显得微不足道。因为,在传统时代,无论如何的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有两种核心的方式没有改变:

首先,是信息交换方式和社会组成结构模式,传统社会中,由于信息交换渠道的不畅,因此从信息的提供方到信息的需要方,一定需要中介者和中介渠道,并且由于中介者的信息优势地位,往往处于核心的社会位置;信息交换渠道的不畅,必然形成了为了降低社会信息交换成本和管理困难的社会等级化体制,也就是说,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后工业时代,社会结构一定是稳定的层级结构,因为只有这种层级的命令链才能形成最有效率和最低成本的社会管理体系。这是社会运行所必须的稳定结构。唯一所不同的是,由于技术在传统时代中不同阶段的进度不同,信息交换的渠道有可能缩短,社会层级也有扁平化和动态化的趋势,然而,这种层级结构并没有被彻底的改变。

其次,是存在方式的改变。在传统时代,一切社会运行和个体行为的基础都依托于现实社会,受制于现实物理条件的制约,而网络时代,人类第一次创造了整个群体的新的共生形式,网络虚拟存在。这种存在使得人类第一次在生产生活信息和物质交换等各个行为能够摆脱物理条件的制约。这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存在的认知。

正因为以上的两种根本的改变,因此网络社会即将成为截然与传统时代不同的新的人类时代。

2、网络社会的实质

如上所述,网络社会的出现在信息交换和社会结构以及存在方式两个角度重新塑造了人类社会,这也正是网络社会出现的实质。

对于网络社会,已有的研究已经有大量的界定,无论哪种界定,总是从网络的技术维度与社会维度两个层面进行,仅有的区别是各自的维度不同。从技术维度讲,将网络社会界定为由于互联网技术连接而创造的虚拟数字社会;从社会维度来讲,将网络社会界定为以网络为核心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整个人类社会新的形态[③]。随着网络社会不断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社会属性和在整个人类社会各个层面所发挥的作用,网络社会的社会属性越来越被研究者所认同,乃至于趋向认为,网络社会是整合了人类的虚拟数字存在与现实存在,以网络为核心生产、交易、生活方式的人类社会现实与虚拟存在的连续统一体[④]。

然而,无论如何从概念上去界定网络社会,都需要认真去探究网络社会背后的实质,网络社会与传统社会实质性的差异,体现在以下层面:

1)网络社会是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强连接形态。

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人类历史的进步,就是一个人类不断改进社会内部连接方式的历程。而人类社会之所称为社会,也就在于作为个体之间形成了稳固的社会连接和社会组成,而正是这种社会连接和关系也塑造了人类本身。所以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从原始社会结绳记事、象形文字以及其他原识的信息记录与交流工具起,一直到工业社会的电报、电话、汽车、飞机等现代化的连接方式,整个人类社会一直都在持续的改进自身的连接方式的进程中。而这一不断改进的进程,在网络时代,终于达到了极致:可以通过极低的成本,构建出整个人类社会个体与个体之间全向连接。即任何一个个体可以与任何一个遥远的个体形成直接的即时连接而不需要任何中介方并付出额外太多的成本。这种改变促使了一种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强连接形态的形成:根据研究显示,网络社会整体上服从六度空间理论的约束,即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超过六个个体,因此,世界上的几十亿人被约束和限定在六个个体的密集距离的小世界中,形成了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强连接形态。

当整个社会的连接距离被严重缩短后,世界的面貌和运行方式都被彻底的改变。连接意味着信息的交换,人类通过信息的交换才指导着整个社会的分工,物质资料的重新分配,物质资料形态的改变,价值的重新分配和使用等等。因此,信息交换存在于人类社会运转的全过程。传统社会为了保障信息交换的有效性,防备风险等建立了种种制度,例如信息收集制度、信用制度等,而当任何个体与任何个体可以直接建立信息交换时并在这种基础上形成物质交换时,很多传统制度存在的基础就随之消失。因此,人与人之间建立直接的连接这一事实的意义,看似轻微,实际上影响深远。

2)网络社会是人类社会新的存在方式

除了强连接外,网络社会还重新提供了人类社会的存在和运作方式。这种存在和运作方式的改变不只是传统社会那种社会组合形态的改变,例如农业社会的分散式个体存在到工业社会的集约式存在的改变,网络社会的存在改变是根植于个体的意识基础之上的存在改变,其直接作用于个体意识的存在感知,通过创造“真实”而实现个体的新的存在。

从个体的存在而言,人类个体的存在感由两个层面构成,一是社会存在感,一是感知存在感,从社会存在来说,网络技术的出现极大扩大了人类的交际范围,并且可以形成传统社会关系的网络再现,通过网络社会群落形成个体的社会存在感。从感知存在而言,新的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通过作用于个体的感官,从而形成个体新的极具真实的时间感与空间感。这就重构了人类个体的感知存在。并且进一步人类还能够以人工智能技术创造新的智能体,并且以人类形象出现。这就进一步重新界定了什么是真实,什么是人类存在。也正是网络社会的出现,人类第一次系统的颠覆了对存在和真实的认知,重新思索什么是存在[⑤]。

在创造新的个体存在形态的基础上,整个人类社会都将被网络虚拟存在所重新界定。无论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乃至所有的社会活动,都将产生网络存在的形态。也就是整个人类社会都将以网络空间为基础形成新的存在形式。这种存在形式,彻底颠覆了传统人类社会受“真实”的物理空间的制约,将产生出种种难以想象的奇特的社会结构。

3、网络社会的核心结构特性

作为新的社会结构,网络社会有很多与传统社会截然不同的特性,然而其核心的特性有两个层面,作为静态的结构特性和作为动态的社会行为特性。作为静态结构特性的核心是非中心性,作为动态行为特性的核心是不确定性与自组织性。

1、非中心性是网络社会的核心静态结构特性

所谓非中心性,是指网络社会的整个社会静态结构上不存在一个稳定的支配中心,所有的网络节点都是平等的关系,网络中没有一个核心的命令和信息交换单元来控制整个连接。这种非中心性是由两个层面的原因形成的,首先是网络社会的技术架构的非中心性,即在整个互联网上,并不存在一个核心的网络交换中心,所有网络信息的交换都必须经过这一中心。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