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李实:中国收入分配改革:难题、挑战与出路

作者:李婷 李实发布日期:2014-03-27

「李婷 李实:中国收入分配改革:难题、挑战与出路」正文


【内容提要】文章阐述了中国近期收入分配的主要特点和面临的巨大挑战,提出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建议。目前,中国收入差距出现了不断扩大趋势,同时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也愈发严重。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居高不下,垄断部门的畸高收入,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别待遇,腐败官员以权谋私行为不仅扩大了收入差距,带来了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而且给中国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文章认为,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重点是要努力消除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而解决之道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关 键 词】收入差距/垄断/分配不公/改革

 

一、引言

过去三十多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大变革的时期。经济增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度,与此同时,收入分配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而且,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变得愈发严重,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如果放在国际背景下来看,收入差距扩大并非是中国所独有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①。然而,相比而言,中国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30年时间内从一个平均主义主导的社会转变成了一个收入分配高度不平等的社会。

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过大的收入差距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不利的。它会带来消费不足和经济增长乏力,它会影响到低收入人群的人力资本积累,而且不利于消除贫困,它会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特别是穷人和富人之间,难以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过大的收入差距虽然只是一种结果的不平等,但是它会使得赖以实现机会均等的制度和政策失去作用(Vandemoortele,2013)。在收入差距扩大的过程中,如果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趋于恶化,那么无疑会造成一种“火上浇油”的局面,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我们既要看到中国收入分配差距已经到了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程度,又要寻求解决的办法。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中国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特点,清醒地看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的一些难题和挑战,理智地寻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出路。

 

二、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

收入分配格局可以从两方面加以考察:一是收入差距的大小,即通常所说的收入分配的均等化程度(Equality);二是收入分配不公的状况,即通常所说的分配公平程度(Equity)。前者是考察一个社会国民收入在不同人群之间分配的均等状况,它可以用不同的指数或指标加以测量,如基尼系数就是用来衡量收入差距大小的一个国际上通用的指数。基尼系数的高低只是表明了一种收入差距的状况,并不能提供一种判断收入分配状态合理性的依据。从经济学方法论来看,测量收入差距的大小属于实证研究的范畴;收入分配不公却属于规范研究的范畴。收入分配不公的判断需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而在不同的社会价值判断下往往会得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个社会不能形成大致统一的有关收入分配不公的价值判断,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被全社会接受的一种“普世价值”。例如,任何社会都会认同腐败及其腐败收入是一种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现象。

在过去十年中,客观地讲,中国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出台了许多有助于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的政策措施,特别在提高农民收入上取得了显著效果。然而,由于一些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制度性和政策性因素没有从根本上加以改变,加上财富存量和收入流量之间互相强化的作用,中国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的扭转。从近期的变化来看,中国收入差距仍处于高位水平上,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对此,我们可以依据有关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成果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第一,过去十年中农村内部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有所放缓,而且近两年甚至出现了收入差距缩小的情况。一些可比的数据表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从2000年的0.35上升到了2010年的0.385,上升了近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不到0.4个百分点(见图1)。而且这种扩大主要出现在前几年,如2000年至2002年农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上升了2个百分点,而在后来的8年中只上升了不到2个百分点。2010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会略有缩小,但是其基尼系数下降幅度不会超过2个百分点。

应该说,导致农村收入差距缓慢上升继而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非农就业机会的普及化,外出就业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有助于抑制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导致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非农就业机会的地区差异和人群差异(赵人伟等,1999)。然而,在过去10年中,随着城镇化过程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机会的增多,一些落后地区劳动力也获得了同样的外出就业机会,其工资性收入占其家庭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起到了抑制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作用②。除此之外,人口变动因素也在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比如,农村中的高收入家庭陆续迁移到城镇居住,而随着农村高收入人群数量的减少,测量出来的收入差距也会下降。又比如,一些乡村通过新的城镇规划被划为城镇地区,而这些乡村往往都是收入水平较高的。这意味着城镇区域扩张的结果是减少了农村的高收入人群的数量,从而导致了测量出来的收入差距的下降。综合上述几方面的因素,应该说一些官方数据反映出来的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缓慢扩大甚至有所缩小的事实是比较可信的。

资料来源:张东生主编《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12》,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

图1:中国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2000-2011年

第二,城镇内部的实际收入差距加速扩大。从人们的感受来看,过去十年中城镇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幅度要超过农村,但是一些相关的统计数据却显示了不同的结果。例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估计(见图1),在新世纪的开始三年,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基本上没有变化,基尼系数为0.32;在2002-2005年期间基尼系数上升到0.34,随后几年在这个水平上徘徊;然而从2009年基尼系数开始下降,这意味着在过去十年多时间内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仅从0.32上升到0.33。这一结果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批评,他们认为城镇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存在低估问题。由于国家统计局住户抽样调查中抽取到高收入住户样本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住户调查中高收入样本比例严重偏低,造成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低估。当然这个样本偏差问题也造成了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低估和全国收入差距的低估。根据相关的研究,如果对调查样本偏差加以修正后,现在城镇内部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也许超过了0.4(李实、罗楚亮,2011),要大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值得说明的是,正是由于这种低估,使得我们不仅对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变化的趋势难以判断,也使我们对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和全国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难以作出准确判断。

第三,全国收入差距扩大达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李实等,2013)。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估计,从2000年至2008年,全国收入差距一直处于扩大趋势,基尼系数从0.44上升到0.49以上③。近几年收入差距出现了缓慢下降的势头,例如全国的基尼系数从2008年的0.491下降到2012年的0.474。由于全国基尼系数下降的幅度很小,这样一种下降的势头是否会演变成一种长期下降的趋势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鉴于国家统计局调查样本存在偏差的问题,全国收入差距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而低估的基尼系数是否能反映收入差距变化的真实趋势也是一个问题④。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可以过度解读短时期内出现的收入差距小幅度下降的现象,更不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种长期趋势的开始。综合各种因素来看,当前全国收入差距仍处于一个很高水平上,虽然没有达到一些估计结果显示的高度⑤,但是它已超越了过去60年中的任何时期。考虑到低估的一些因素,中国全国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应该不低于0.5。如果认同这样一个结果,那么,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中国已成为高度收入不平等的国家之一。在联合国开发署出版的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列出了111个国家近期的基尼系数,其中基尼系数超过0.5的国家有17个,占全部样本国家的15%。

从收入分配不公方面来看,我国长期存在的几种突出的收入分配不公现象并没有得到解决和缓解。

首先,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处在高位水平徘徊。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在2000年至2009年出现了明显扩大,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从2.78倍上升到3.33倍,2009年为历史上的最高水平。随后,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出现了小幅度的缩小,这一过程持续了3年,2012年降为3.13倍。由于农村居民收入统计中遗漏了部分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导致了农村居民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低估,这也会造成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高估,但是城镇住户调查中高收入样本户的缺失反过来会造成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低估。因此,3倍以上的城乡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中国的基本现实,并不存在很大的偏差,而且一些其他的相关指标也佐证了这样的看法⑥。而且,一些相关的研究表明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也是导致全国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课题组利用1995年、2002年和2007年的四次调查数据对全国收入差距进行分解分析,其结果显示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占全国收入差距的比重是不断上升的⑦。

为什么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不仅被看作一种实证问题,而且要把它列为一种收入分配不公呢?这是因为我们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变化体现了中国的特色。我们现在面对的巨大城乡收入差距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存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原因。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政府为了追求快速工业化进程,采取了城乡截然不同的社会经济管理模式和政策措施,基本上是通过牺牲农民利益来满足工业发展的资金需要(林毅夫等,1999)。城乡分割的发展模式导致了农村发展长期落后于城市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长期落后于城市,农民收入增长长期滞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城乡分割体制并没有及时加以改变,阻碍农村劳动力和人口流动的户籍制度被保留下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局面也就延续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今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是一种不公平的经济发展战略带来的,也是一种不公平的社会经济体制所带来的,还是多种不公平的公共服务政策所带来的,因此它是一种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现象。

资料来源: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

图2:中国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变动

其次,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20世纪90年初期,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并不是很明显,工资最高行业的平均工资仅比全社会平均工资高出30%~40%。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