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山鹰:关于香港政局的三个预测」正文
香港政改方案在立法会被否决,这件事情在香港还会持续发酵。那么,香港政局下面会怎么走?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笔者对于香港政局下一步的走势有三点预测。
其一,汤家骅很可能会成为下一届香港特首的有力竞争人选。汤家骅是律师,公民党的创党党员,立法会议员,有多年的从政经验。这让他具备了竞争香港特首的基本个人条件。从政治倾向上看,汤家骅虽然属于泛民派,立于反对派阵营,但是他的政治立场属于温和泛民。他的温和立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果在831框架里面扩大民主化因素,他个人可以接受831框架,也就是说他不简单反对中央方案;二是他主张和中央沟通对话,而不是偏好对抗。所以,从政治光谱上看,汤家骅身份个人属于泛民派,但是其政见属于中间派。
鉴于这样的因素,汤家骅就具有了比较广泛的可接受性。泛民派、建制派、中间选民、中央都可以接受。中央不会因为他曾经是反对派,对政改方案投了反对票而排斥他。
汤家骅本人最近的举动为他参选特首创造了条件。按照规定,香港特首应不具备政党背景。汤家骅也曾经提出特首候选人不要限定在不具有政党背景,这说明他是有心人。这次他宣布退出公民党,辞职立法会议员,卸下了政党背景这个束缚,成为特首候选人的法律障碍就此扫除。
其二,中央可能会调整自己在港的政治角色,从支持建制派,回避泛民派,向超越于两派之上,居中折冲调和的角色转变。事实证明,如果过分倾向于一方,会助长这一方的惰性、养尊处优和不思进取,在关键时刻无法承担应尽的责任。在两个相互对立的政党之间选边站,客观上是得到了一边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另一边的对立,甚至敌视。如果在工作思路上一开始就先入为主,站在建制派一边,实际上是让自己成为了建制派的一员,把自己当做了香港政局中的一派,这会妨碍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包容的心态处理事务。因此,中央涉港部门可能会调整已有的工作理念,逐渐体认到:中央既是建制派的中央,也是泛民派的中央,还是许多持中间立场的香港市民的中央;中央是能够听到、体会到全体港人意见和呼声的中央,而不是只反映某党某派利益和诉求的中央。否则很容易在香港造成角色错位,让已有的利益格局固化,从而无助于一个本来已经撕裂的香港社会弥合他们之间的分歧,从纷乱走向稳定。要做到这一点,要先从转变观念开始。
第三个预测是,香港特区政府有可能重启政改,831方案可能在既有大致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有关具体内容进行调整,增加更多民主的因素,让更多的候选人可以“入闸”,扩大香港选民的选择范围。香港的民主进程,不仅关乎香港,也关乎大陆的民主建设,还关乎台海两岸的和平统一。如果说在香港这样一个公民素质和法治程度大大高于内地的东方之珠,都无法实现一个稳定繁荣和平理性的民主秩序,那内地的民主进程还有什么希望?要等到何年何月?香港对于内地的民主进程还有什么样的示范效应?民主有其普世价值,也有其区域条件和时间阶段的限制。相信中央会充分体会港人的民主诉求,香港的各政治派别也会对中国的事情有同情同理的认知。承担了历史的使命和道义,历史肯定不会辱没承担者的付出和光荣。
显而易见的是,一个民主自治稳定繁荣的香港,一个“一国两制”设想得以成功实施的香港,对于两岸和平统一的正面意义。如果香港的事情处理不好,那么会给2016年的台湾大选带来什么?至少会给有的政治派别可以话事的借口。更延伸一点,如果2016大选结果是利于推动台湾加入美日安保同盟,其后果是什么就很难讲了。中国要实现在钓鱼岛和南海的权益,连同“一路一带”,恐怕更是难上加难。所以重启政改,很可能是一种战略性的考量和抉择。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香港立法会政改表决之后表示:“中国政府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支持香港特区,依法循序渐进地发展民主,并最终达至普选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