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贵:背离均衡的反市场调节

作者:王金贵发布日期:2013-04-01

「王金贵:背离均衡的反市场调节」正文

【内容提要】在现实的经济动态中,不仅存在着使经济均衡的市场调节,还存在着与市场调节相反的、背离均衡的反市场调节,价格的上升使需求增加、供给减少,从而使价格再上升;价格的下降使需求减少、供给增加,从而使价格再下降,这就是反市场调节。市场泡沫、金融危机、经济周期波动、严重的通货膨胀,就是由反市场调节造成的。只要国家遏止住反市场调节,就可以基本上解决好这些问题。传统经济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方式问题,反市场调节理论打破了这种思维方式。

这是经济学家们所意想不到的一件事情。在现实经济中,有一种市场调节,与使市场均衡的市场调节正好相反,是在使市场背离、甚至是越来越远离市场均衡,笔者把它称为反市场调节。

对传统经济学来说,这绝对是不可思议的,但它确实存在于现实经济中,笔者在现实经济中发现了它,扑捉到了它,并发现它是广泛存在的,它存在于经济的动态中,正是由于反市场调节才产生出市场泡沫、金融危机、周期经济波动、严重的通货膨胀等。反市场调节对研究现实经济意义重大,发现反市场调节,就像物理学在发现质子、中子以后,又发现反质子、反中子一样。

1、什么是反市场调节

传统的经济学告诉我们,市场调节是使市场――市场供求及价格趋向市场均衡的,通过市场调节可以使市场均衡。反市场调节与市场调节正好相反,反市场调节则是使市场――市场供求及价格背离或远离市场均衡,甚至是越来越远离市场均衡。

当市场供小于求时,市场会使价格上升,从而使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使市场均衡;当市场供大于求时,市场会使价格下降,从而使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使市场均衡。这就是使市场均衡的市场调节。

反市场调节则与市场调节正好相反。当市场供小于求从而使价格上升时,反市场调节则使供给减少、需求增加,并因此使价格继续上升,远离市场均衡;当市场供大于求从而使价格下降时,反市场调节则使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并因此使价格继续下降,远离市场均衡。

这怎么可能呢?也许经济学家们会这样反问,但现实确实如此。下面就现实中为什么会出现反市场调节、反市场调节有几种、反市场调节所造成的的现象或问题等进行研究。

2、经济的不确定性与现实的价格变动规律

现实的经济是具有不确定性的,而且是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的。这一点可能是为经济学家们所普遍了解的,经济学家们对此也不可能不了解,但对此未必给予足够的重视。

笔者认为,造成不确定性的根本在信息不充分,而造成信息不充分的根本因素则是在效用与经济的复杂性上。

经济学从边际革命起,就开始重视对效用的研究,但效用是有差别而没有数量的,效用是没有确切的数量的,不像物理学中的物理量都有确切的数量。由于效用没有确切的数量,从而使人们的信息不能充分,从而使经济具有不确定性。

在现实经济中,供给者与需求者都是非常多的,有众多的供给者与需求者,这被新古典派经济学看作是充分的竞争,但另一方面它使市场经济变得复杂,从而使人们对市场的供求不能够充分了解,不能够确定市场上的供给量与需求量是多少。

由于不确定性,人们并不知道市场会在怎样的情况下均衡,不知道什么价格才能够使市场均衡。

由于不确定性,由于人们不能确定什么价格能使市场均衡,所以,当市场供小于求从而使价格上升时,价格不可能一下子就上升到均衡价格,而可能是经过多次才能够上升到均衡价格,当然有时也可能一下子就上升到均衡价格,但在市场供大于求比较严重价格需要大幅度上升时,就会出现需要价格多次上升才能够上升到均衡价格的情况。当市场供大于求比较严重价格需要大幅度下降时,情况同样也会是如此,价格也要经过多次的下降才能下降到均衡价格。

另一方面的情况是,由于不确定性,由于人们不能确定什么价格能使市场均衡,当市场供小于求使价格上升时,会使价格上升到均衡价格以上,这样就会使价格上升的次数增加,就会使价格有更多次的上升。当市场供大于求从而使价格下降时,情况同样也是如此。

这就是现实经济中的价格的变动规律。传统经济学只有一次性的市场调节,也就是只通过一次的市场调节就能够使市场均衡。但现实的市场调节有的会进行多次。在这里经济学家们也许会认为,这并没有什么,其实不然,当市场的调节不再是一次时,事情就变得复杂了,就不再像传统经济学所说的那样了,就会使反市场调节产生。在这里失之毫厘而差之千里。

3、预期及其不完全准确性

现代经济学已经发现,人们在根据他们的预期进行决策,根据他们的预期来确定其行为,因此现代经济学已经非常重视对预期的研究,但是经济学对于预期的研究仍然是不足的。

由于不确定性,由于信息不充分,人们的预期往往是不准确的。经济学家们当然也知道预期是不准确的,但并不怎么去研究,或者说是并不以不准确预期为假设条件来研究人们的行为、来研究经济,至少是没有真正的用不准确预期来研究人们的行为、来研究经济。像卢卡斯的理性预期。

由于预期的不准确,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预期。乐观的人的预期往往是乐观的,悲观的人的预期往往是悲观的。至于是乐观的人预期准确,还是悲观的人的预期准确,那是不一定的。由于预期的不准确,人们不会做出与未来的实际完全相符合的预期,如果说某人确实是做了与未来的实际完全相符合的预期,那只不过是一种偶然。

当然预期也不是完全不准确的,如果预期是完全不准确的,那么人们就不会再进行预期。人们的预期是要影响人们的行为的,人们要根据他们的预期进行经济活动,人们的预期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所以人们不会随便的对经济进行预期,他们的预期往往是有根据的,他们会尽量的使他们的预期准确。

无论预期是否准确,人们都会做出预期,并且都会根据自己的预期进行决策、进行经济活动,哪怕预期是错误的,是与实际正好相反的。价格上升时,就会有人做出价格还会继续上升的预期,哪怕实际的价格会由升变降,至少乐观的人会做出这样的预期;价格下降时,就会有人做出价格还会继续下降的预期,哪怕实际的价格会由降变升,至少悲观的人会做出这样的预期。

4、投机商

在现实经济中,有这样一种商人,被称为投机商,其所从事的行业也应属于商业,但它同一般的商业不同。一般的商业或商人是把商品从生产企业手中买来再紧接着卖出去,是从批发与零售之间的差价中赚取利润,而投机商则是现在买来,等将来商品价格上升以后再卖出去,是从价格上升的差价中赚取利润。

当市场需求扩张或供小于求使价格上升,并使人们做出价格还会继续上升的预期时,这时投机商们就会在市场上大量购买商品并把所购买的商品囤积起来,等到将来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他们再将他们囤积的商品卖出去,从而赚取利润。当然只有价格的大幅度上升才会使投机商们进行投机活动,小幅度的价格上升,不会使投机商们进行投机活动,因为投机商们的投机需要资本,有投资成本。再者,小幅度的价格上升,未必会使人们产生价格继续上升的预期。

投机商们是根据他们对市场、对价格的预期决定是否进行投机活动的,当他们已经囤积了商品时,他们同样会根据他们的预期决定在什么时候卖出他们囤积的商品。如果他们预期价格还会继续上升,甚至是还会继续大幅度上升,他们就不会卖出他们囤积的商品,只有他们预期未来的价格不会再上升时,他们才会卖出他们囤积的商品。由于预期的不准确性,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预期,不同的投机商也会有不同的预期,所以不同的投机商卖出他们囤积商品的时间是不同的。

但是,人们的预期是不准确的,往往会发生预期错误,投机商们的预期同样也是如此。当投机商们预期错误,实际上价格由不断上升变为不断下降时,他们就会赶快卖出自己囤积的商品,否则是不利的,卖出去的越晚越不利,甚至会亏本,越晚亏本越大。所以在价格不断下降时,投机商们都会赶快把自己囤积的商品卖出去。

投机商们的投机行为与均衡的市场调节是正好相反的:在价格上升时,购买商品,囤积商品,从而使市场需求扩大,使市场供给减少;在价格下降时,则是卖出囤积的商品,增加市场供给。

投机商们的这种行为显然是与均衡的市场调节正好相反的市场调节,是反均衡的市场调节,是反均衡的市场调节行为。当然投机商们的行为也并不是与均衡的市场调节完全不一致的,等到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他们还是会把他们囤积的商品卖出去,供给市场。

5、普通人的反市场调节行为

不只是投机商们的投机行为是反市场调节的,普通人同样也有反市场调节行为。

人们自然是愿意以低价格购买商品,而不愿意以高价格购买商品。假如某种商品是人们在未来需要的,而这种商品的价格在不断上升,并且使人们产生出价格继续上升的预期,这时,人们为了避免以高价格购买商品,就会提前购买。这样就会使在未来产生的需求,提前产生,从而使现在的需求增加。这样,价格的上升不是造成需求减少,反而是造成需求增加。这显然是反市场调节行为。

企业或生产者为了能够使自己的商品卖个高价格,并不是把所有生产出来的商品全部卖出去,他们往往会储存一部分商品,等到价格上升后再卖出去。尤其是农民,他们往往不会把刚刚打下来的粮食卖出去,而是储存下来,等到价格上升后再卖出去。

企业或生产者,对于这些储存的商品,如果价格不断上升,并使他们产生出价格继续上升的预期,那么企业或生产者是不会把他们储存的商品卖出去的。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越贵越不卖的现象。他们要等到他们预期未来的价格不会再上升时,再卖出他们储存的商品。

对于储存商品的企业或生产者来说,他们总是期盼价格能够上升,但往往是事与愿违,有时价格会是下降的,并且会不断下降,这时人们就会预期价格还会继续下降,那些储存商品的企业或生产者,就会不得不卖出他们储存的商品。卖出去的越晚对他们越不利。

在这里,在价格的上升时,并没有使供给减少,但在价格下降时,供给却不是在减少,而是在增加。这显然也是反市场调节行为。

6、宏观的反市场调节

反市场调节不仅在微观经济或局部市场中产生,也在宏观经济中产生。宏观经济中的反市场调节有两种,一种是货币的反市场调节,一种是国民收入的反市场调节。

货币的反市场调节也就是由货币的变化――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所产生的反市场调节,它与微观市场的反市场调节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有差别的。

通货膨胀是使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使货币贬值。当通货膨胀不断产生时,人们就会预期通货还会继续膨胀。这时与储存货币――储蓄相比,储存实物是有利的。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实物储存都是有利的,只有储存那些易于存储的实物才是有利的,人们这时仍然要进行一定的货币储蓄,随时购买那些不易于储存的、平时需要的商品。易于储存的实物也是非常多的,所以在通货膨胀产生并比较严重时,人们就会减少储蓄,而增加商品的购买,使需求增加。

储存货币的个人是如此,而有存货的企业或生产者,由于通货膨胀会使未来的价格上升,现在卖出储存的商品显然是不行的,因此通货膨胀比较严重时,储存商品的企业或生产者不会把他们储存的商品拿出来供给市场。我们前面所说的投机商们此时自然也会进行投机,购买商品,囤积商品。

通货紧缩是使货币的购买力提高,使货币升值。当通货紧缩不断产生时,人们就会预期通货还会继续紧缩。这时储存货币比储存实物有利,人们就会把实物变成货币,使市场供给增加,尤其是那些储存商品的企业或生产者。另一方面,人们对于那些不急需的商品,也会等到价格下降以后再购买,如果未来的价格不会下降,人们现在就可能购买,这样相对来说需求就减少了。

由货币的变化所产生的行为显然是也反市场调节的行为。

在现实经济中,当需求的扩张或市场供小于求使价格上升时,市场供给会增加,企业要通过生产增加供给,而进行生产需要生产要素,因此,在企业增加市场供给以前,企业首先要购买生产要素,在这里,价格的上升就会导致需求增加。如果市场供给增加的量不多,不需要企业进行投资,那么这种需求的增加也只是短时间的需求增加,如果市场供给的增加量非常大,需要进行投资,而投资往往需要的时间较长,那么需求的增加就会是长时间的。

而当需求萎缩或供大于求使价格下降时,市场供给会减少,而企业减少供给,也会使减少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在这里价格的下降就会导致需求减少。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