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臣:促进云南周边人民币区形成与发展的重大意义

作者:赵俊臣发布日期:2013-01-13

「赵俊臣:促进云南周边人民币区形成与发展的重大意义」正文

所谓云南周边人民币区,是指人民币在云南周边泰国、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等国家区域内行使自由兑换、交易、流通、储备等职能,并逐步向东盟、东亚乃至世界发展的过程。在目前阶段,云南周边人民币区并非人民币在这一区域内的货币一体化,而是通过与区域内货币的长期合作和竞争成为区域内的关键货币,在区域内金融、贸易中发挥其关键货币的职能。

建设云南周边人民币区会给我国带来巨大的收益,意义重大。在这一人民币区建设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不过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防范与避免。

一、云南周边人民币区的建设将是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

首个试验区

我国学者对于人民币国际化都抱有乐观态度,一致认为国际化要分阶段实现,区域化则是国际化的第一阶段,而周边化自然是区域化的必然选择。巴曙松(2008)设定的人民币区域化的目标是促进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广泛流通和使用,培育这些国家个人、企业和金融机构对人民币的持有和使用习惯,实现人民币在这些国家作为通用的价值尺度、支付手段甚至是个人至政府的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功能,树立区域内人民币的信用度,在区域内实现国际货币的高级职能,使人民币成为区域内国家的主要官方储备货币之一,则是人民币区域化实现的重要标志。

推进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应当首先考虑接受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从这个角度上说,云南及其周边国家势必成为人民币泛亚国际化向南的首选和最重要的先行试验推广基地。

一是目前人民币已经成为边境贸易中的主要结算货币,成为周边国家的硬通货。

据媒体报道,人民币在柬埔寨、缅甸、尼泊尔等与中国接壤的国家全境通用;在越南,边贸成交额中有人民币结算的已达90%以上;在缅甸被当作硬通货使用,流通范围较广,有“小美元”之称,缅甸重镇小勐拉在中缅边贸及旅游活动中每年流出流入的人民币多达几亿元,以至于缅甸本国货币几乎不作为流通及结算媒介;在老挝东北三省人民币完全可以替代本币在境内流通,最远深入到老挝首都万象一带。有些国家还正式承认并公开宣布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

2011年6月,富滇银行推出老挝基普直接兑换人民币业务,在全国首次实现了人民币与老挝基普的区域性柜台交易在昆明挂牌;同年12月人民币直接对泰铢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在昆明正式启动,为全国首例。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的直接挂牌交易,结算币种的逐步扩大和以人民币为主体的周边货币外汇交易市场体系的初步构建,大大推进了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进程。

据统计资料,2012年1-9月,云南省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311.15亿元。自2010年试点启动以来,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620.54亿元,结算地域范围扩展到了44个国家和地区。资本项下投资从上年的36亿元增加到了104.84亿元。截至2012年8月末,人民币对泰铢银行间市场累计交易407笔,金额共计17.6亿元。2012年6月,还成功举办了中泰双边本币结算会谈,进一步增强了云南金融业的对外交流合作。

二是有些周边国家的中央银行已经将人民币作为他们的储备货币之一

柬埔寨、泰国以及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等中央银行,已经将人民币作为他们的储备货币之一。据有关数据显示,人民币显然已成为广受周边国家居民欢迎的“民间储备货币”。

三是加快了金融发展内引外联步伐

近年来云南加快了金融发展内引外联步伐,深化拓展与泛珠三角区域省份以及滇京(津)、滇沪(苏浙)、滇港、滇粤金融合作的空间和领域,加大金融招商力度。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地方金融战略合作备忘录》等合作协议,高效通畅的金融沟通协调合作机制已初步形成。

云南继续加大引进境外金融机构步伐,顺利实现汇丰银行、东亚(中国)银行在昆明开设分行。同时正在加快马来亚银行、渣打银行、星展银行、东京海上、日本生命人寿等金融机构到云南谋划发展的进度。

云南积极推动金融机构“走出去”。 2010年11月,富滇银行成立老挝代表处,在全国145家城市商业银行中首家(目前也是唯一)到境外设置分支机构。2011年6月,富滇银行与老挝大众银行合作,正式启动中老本币跨境结算业务,对老挝基普兑人民币汇率进行挂牌,并在全国商业银行中首家推出老挝基普兑人民币现汇交易业务。目前,富滇银行已与126家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其中境外代理行达99家,代理行网络覆盖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在新的时期,富滇银行将以东南亚、南亚、西亚为重点,面向印度洋,成为桥头堡建设不可或缺的金融后盾,和国家的命运一起律动,与云南的进步一道前行。

为吸引国内资本参与,调动民间资本注入,云南还在大力推进股权投资类企业发展,超常规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截至目前,云南通过评审的股权投资类企业达到105家,协议资金约600亿元人民币。大量股权投资基金融资主要投向城市建设、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矿产、旅游文化等产业。

四是努力优化提升金融服务环境

云南在努力优化提升金融服务环境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对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制定并执行相应的优惠与补贴政策,积极争取中央财政保费补贴试点,扩大政策性保险保障范围。探索省内金融机构开展特色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人才培养和引进优惠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制定有利于金融“走出去”的出入境管理政策措施。

二、政治上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促进云南周边人民币区的形成与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试验经验,这是我国大国崛起的题中之义。从人类金融史看,大国经济体崛起的本身,迫切需要与本国经济开放度、国际影响力相一致的国际化货币的支持。历史上一个经济大国的崛起,其货币往往成为国际货币。特别是在信用货币时代,没有本币的国际化,所谓大国的崛起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完全的。

一是促进中国成为金融大国

改革开放前,我国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沿,国际地位很低。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国际地位逐年提高,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及最大出口国,但人民币在代表全球货币贸易量的排名中却与丹麦克朗不相上下。而当前美元在国际贸易结算、全球外汇交易和世界储备资产中所占比重均超过60%,远远高于美国GDP在全球的份额。

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审时度势地利用美、欧、日这三大世界货币走入低谷的情势,2009年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并与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改变中国“贸易大国、货币小国”的尴尬,强烈促使中国金融业改变中国金融“金融滞后”与“金融弱国”的现状,向着金融大国迈进。

其中,云南周边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不断扩大,并进而建设人民币区,将倒逼国家金融业改革开放,要求有一个开放而完善的银行和金融服务系统,不断完善我国的银行系统和金融服务业,提高银行效率,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拥有提供符合国际化要求的高效率银行系统和金融服务业。同时,中国的金融机构在云南周边国家将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国内银行可以在这一区域范围内吸收人民币短期负债,向外提供人民币长期贷款或投资,从而获得较高的利润收入。中国企业也可以较低的成本在这一区域从事直接投资,实现较高的投资收益,提高中国的国际投资地位。

二是提升我国在国际中的话语权

通过云南周边人民币区的试验,进而促进人民币成为区域货币乃至国际货币,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政策变化将对使用人民币的国家产生影响,使这些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中国经济的依赖性,从而增强中国的经济中心地位,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我国掌握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权,在更好地体现了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的同时,使得我国能够更好地掌握国际经济运行地规律, 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世界经济与贸易当中,增强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中的话语权,减少我国因没有话语权而受到的不公平的贸易待遇,大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地位。

三是国家西南边疆稳定的制度安排

多年来,云南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积极探索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在推动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的同时,边疆实现了安全稳定。从实际情况看,边疆安全不仅仅是边界没有冲突、领土不被侵犯、主权不被干涉,更重要的是边疆地区的人心安定,而边疆地区人心安定的重要前提是经济发展,人民群众收入逐年增加。前不久,国务院批复《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认真贯彻这一规划,就需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周边区域人民币区建设,从而为努力将滇西边境片区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门户、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边境稳定和民族团结模范区、人力资源开发扶贫示范区,提供金融的支持、带动和保驾护航。

此外,通过云南周边区域人民币区的试验,进而促进人民币的区域化,还有利于中国政府更方便地使用人民币在国外从事对外援助等事务。

二、经济上可以获得许多好处

一是使我国获得铸币税收入。

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带来的最大收益就是可以获得铸币税的收入。所谓铸币税(Seigniorage),是指货币铸造成本低于其面值而产生的差额。主权国家发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是借助货币垄断发行权向持有者筹集资金的一种行为,而发行世界货币则相当于无偿从别国征收铸币税。由于铸币权通常只有统治者拥有,因此它是一个种特殊的税收收入,是政府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可见铸币税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税,它是一个特定的经济概念,指货币面值与创造货币所需成本之间的差额。以美国为例,1977年以来美国凭借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每年获得的国际铸币税占GDP的比重基本维持在1%~3%,几乎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全年的生产总值。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铸币税占美国GDP的比重持续攀升,高达4%。

在人民币没有被其它国家和地区使用时, 我国的铸币税收入主要来自我国国内人民币的流通和使用。但是, 当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 我国的铸币税收入除了来自国内的人民币使用外, 还来源于接受人民币作为支付和结算货币的国家和地区。当人民币成为区域货币或者国际货币后,中国就可以纸币换取境外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实际资源。而目前在境外流通的人民币还不到人民币发行量的2%。

根据维恩(2002)的估算,到2010年人民币的区域化带来的铸币税收入可能为152.8亿美元,到2015年约为224.6亿美元,到2020年约为300.2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每年将因人民币区域化而获得至少25 亿美元的铸币税收入。另据佟铃(2007)推测,至2020 年,我国可从人民币区域国际化获得约7132 亿元人民币铸币税。

二是减少中国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的成本与风险

目前中国持有3.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政府作为单一持有主体需要承担很高的成本并具有极大的风险,分散持有是一种必然,有学者预计东南亚在未来十年将消化中国数以千亿美元的投资,其中云南周边人民币区则是重要承担区。

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都控制在国家手里,面临着实际购买力下降的巨大风险。由于人民币尚不能用来偿付外债,在全面融入国际体系的过程中,中国不得不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以防范金融风险。中国的外汇储备大部分用于购买流动性高的美国国债,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美元不断贬值,美元汇率的剧烈波动让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中国不但要面临因美元贬值而投资受损的风险,还要承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中国用巨额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就相当于中国不断向美国提供巨额的廉价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美国经济的扩张和巩固了美元的霸权,在无形中强化了人民币对美元的依附,也相应地弱化了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能力。

促进云南周边人民币区的建立和发展,在更大的范围内增加了人民币需求,可以将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将转换为各种投资产品,也把国家手中的外汇储备,分散到不同的主体之中,不仅仅是国家持有,同时也可以是地方持有,从而可以起到“泄洪”作用,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一是有利于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二是有效缓解外汇储备压力,三是缓解人民币急剧升值的现实压力。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