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郎 梁国坚:全球水危机和国际水冲突

作者:邓郎 梁国坚发布日期:2013-10-29

「邓郎 梁国坚:全球水危机和国际水冲突」正文

 

世界上国际河流流域占全球土地的50%以上,流域国家为了自身的发展,对水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在约旦河、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印度河等国际河流流域,相关国家围绕水资源分配产生利益冲突。本文作者之一邓郎博士于2000年起关注全球水危机引发的国际河流争端问题,历经十余年,作了大量的考察、调研工作,取得了大量翔实而有珍贵价值的数据,邓郎博士认为:全球水危机下围绕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国家利益博弈的背后,是民族生存的竞争,是国家发展的竞争,只要水危机存在,这个争夺将不可避免。因此,在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中如何确保国家利益而又尽量避免冲突升级是相关国家面临的一个难题。

 

全球水危机

地球上共有13.3亿立方千米的水,约合133亿亿吨。这些水97%以上是海水,淡水不到3%,约为3600万立方千米。在淡水组成中,冰川冰占70%,约为2400万立方千米。其它依次为:地下水30%,约1000万立方千米,淡水湖0.26%,9万立方千米,土壤含水0.05%,1.6万立方千米,大气含水0.04%,1.3万立方千米(实时状态,每八天更新一次)。沼泽储水0.03%,1.15万立方千米,河流0.006%,2000立方千米(此为所有河流实时水量,平均每16天更新一次),生物含水0.003%,1000立方千米。

近几十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水污染加剧,全球可用淡水人均占有量一降再降。1980年全球可用淡水人均占有量为9000立方米,1990年7900立方米,1999年6660立方米。同时,全球水消耗总量由八十年代的3320立方千米,增加到九十年代4130立方千米,1999年增加到5000立方千米,人均超过800立方米,二十年内增长了50%。年用水总量中,农业用水3259立方千米,占全部用水量的63%;工业用水1280立方千米,占用水总量的25%。居民用水441立方千米,占9%。其它如水库耗水(蒸发,渗漏损失)等220立方千米,约占4%。

全球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若不考虑南极,全球径流总量为44万亿立方米。其中,亚洲占31%,南美25%,北美与中美17%,非洲10%,欧洲仅有7%。若以国家为单位统计:巴西排名第一,占21%(仅一条亚马孙河就占了全球径流量的16%),超过第二名俄罗斯(10%)一倍以上。中国5.7%,加拿大5.6%,美国4.4%,印度3.8%,扎伊尔2.3%,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孟加拉国和缅甸各占2%。以上十一个国家拥有全球径流总量的60%以上。

水资源短缺可严重地制约一个国家的发展,甚至带来生存危机和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国际水文组织根据人类生存需要,将年人均水可用量在1000~2000立方米之间的国家定义为水资源紧张,若小于1000立方米以下,则为水资源匮乏。

根据上述标准,全球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南美洲,除秘鲁水资源紧张外(1990年秘鲁人年均水可用量1790立方米),该地区其它国家都在2万立方米以上。其次是北美,美国约为1万立方米,加拿大高达10万立方米;中美洲则除海地外都不缺水。大洋洲是地球上的另一个富水区,澳大利亚人均水可用量在2万立方米以上。欧洲人均在2000立方米以下的有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德国、波兰和罗马尼亚;1000立方米以下的有比利时、匈牙利、马耳他和荷兰;丹麦和英国也仅比2000立方米多一点。但是整个欧洲基本属于湿润区,所以对生产和生活影响不大。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贫水国集中在亚洲和非洲。亚洲贫水国又集中在西亚和中亚,除土耳其外,位于西亚和中亚这两个地区的国家都缺水。东亚和南亚仅新加坡和泰国两个国家缺水。非洲情况更糟,除了少数几个位于赤道附近的国家外,整个非洲都缺水。

人均水量是按国家为单位统计的,若按地区统计,暴露出来的问题要严重得多。按国家统计的人均水量掩盖了其地区间的不平衡,中国、美国、俄国、印度、澳大利亚人均占有量上看不缺水,却因其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而存在着广大的干旱贫水区。如中国西部,美国西部,俄国的中亚,印度中南部,澳大利亚中部等。

 

围绕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国家利益之争

国际上把流经两个或以上国家的河流称为国际河流。随着人口增加和工业化、城市化,需水量日益增加。而过度的开采,气候的变化,水污染的加剧,江河水流量越来越少。因此,国际河流流域国家对水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

全球流经两个以上国家的主要国际河流有215条,由两个以上国家共享的流域面积占全球领土面积的50%以上,美洲则占到60%强。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这些国家对水资源的需求日渐迫切,水资源保障已成为这些国家政治、外交、军事事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约旦河

约旦河发源于黎巴嫩、叙利亚,流经以色列、约旦,注入死海,全长仅有320千米,约旦河水量很小,年平均径流量只有5亿立方米。约旦河在流入死海之前,在中游形成一个湖,叫加力利海(SEAOFGALILEE),因为罗马时期的著名城市太巴列(TIBERIAS)就位于湖畔,所以又名太巴列湖。

约旦河流域国家以色利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年降雨量20~500毫米,全年无降雨期长达7个多月。全国总面积5万平方千米就有2万平方千米面积严重干旱缺水。以色列经济又相当发达,水资源自然就不够了。以色列虽然缺水,但以色列人均用水量却比周边国家高四倍,而且还以每年2亿立方米的速度增长。

在NWC(国家调水工程)完成以前,以色列主要靠打深水井取水。其沿海地区地下水位本在海平面以上3~5米,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位已降到海平面以下,造成海水大量入侵,地下水由淡变咸。到1991年,以色列发布报告,认为已经用尽了沿海地下淡水资源。

面对严峻的用水局势,2001年,以色列水资源部长泰尔甚至要求三年内禁止浇灌草坪,并削减10%的工业用水。为应对水资源危机,以色列大力发展水再利用和废水回收等节水技术,成效巨大,除此之外,以色列则干了些有巨大争议的事。

约旦河虽然属于国际河流,但在1953年,以色列通过了一个颇受争议的约旦河改造工程计划,由加力利海向特拉维夫和南方输水。该工程调水量每年6亿立方米,超过约旦河径流总量。实际用水约占约旦河总流量的55%(有年际变化),占以色列年用水总量的10~30%。

为避免激怒周边国家,以色列每年从加力利海取多少水长期保密。但是纸包不住火,以色列的做法使约旦河几乎成了枯河,约旦河每年汇入终点死海的水减少3/4,死海水位因此下降17米,面积缩小300平方千米,死海可能干涸。

约旦河水大部分被以色列截走,因此约旦河两岸的其它国家水资源短缺状况愈加严重。约旦每年需水43亿立方米,实际能达到10亿立方米的水平,即使约旦每年从约旦河东侧国境内截取点潜流,也只能得到1.75亿立方米。有些年度,政府不得不下令停耕2/3的农田。

作为对策,约旦在约旦河东岸修建了一条东郭运河(EASTGHORCANAL)。该运河从位于约旦境内的约旦河下游主要支流亚穆克河取水,所以工程叫做大亚穆克计划(GREATERYARMOUKPROJECT)。大亚穆克计划由于以色列的干扰,取水量从未达到设计能力。以色列的NWC完成后,阿拉伯邻国深感不安。首先,他们认为NWC抢走了所有流出加力利海的水;第二,他们担心以色列利用这些水资源以接纳更多的移民,从而改变阿以之间的人口对比。作为反制措施之一,1964年,阿拉伯国家共同发起约旦河水源调水计划HDP。该计划可将以色列的NWC调水量减少一半。以色列迅急作出反应,宣称HDP是对其国家主权的直接威胁,是不可接受的。同时不断派兵干扰,使工程难以实施。其后双方冲突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了1967年6月第三次中东战争。

战争最后,以色列占领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控制了约旦河的两条主要支流,黎巴嫩南部大哈斯巴尼河和叙利亚戈兰高地上的巴尼亚斯河,并完全控制了这里的地下水资源。目前,以色列全部供水量的四分之一来自约旦河西岸的地下水。据估计以色列抽取了约旦河西岸83%的地下水。以色列全年用水约22亿立方米(仅仅是北京市年用水量的一半),比约旦(8亿立方米)多出一倍。

因为位于干旱区,以色列建国之日起,争夺水源就成为其争夺生存空间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兵戎相见并非长久之策,合作双赢则是人类生存的趋势。1995年,在相关国家共同努力下完成了由加力利海向东郭运河的引水工程,该工程每年向约旦输入5千万立方米水。在约旦河流域,人们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了好几种解决方案,一种是从尼罗河引水,一种是从巴尔干地区船运,最有可能的一种是从土耳其调水。这些方案无论哪种,都必须基于流域各国的友好合作。

 

第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

第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都发源于土耳其东南部的罗斯山脉,第格里斯河纵贯伊拉克,在下游库尔纳与幼发拉底汇合后入波斯湾。第格里斯河上游年流量约370亿立方米。幼发拉底上游年流量达330亿立方米。其中98%的水来自土耳其。两河年合计入海水量仅为460亿立方米,这说明在两河入海前已有33%的水被沿岸国家用掉了。伊拉克对两河流量没有任何贡献,但对两河的依赖程度上远高于土耳其和叙利亚两国。

80年代开始,土耳其搞了一个庞大的水利工程-大安纳托利亚项目GAP。GAP计划修建21座大坝,用于灌溉和发电,建成后可浇灌近400万亩农田,主工程阿塔图克水坝已于1990年完工,这一工程对叙利亚和伊拉克这两个下游国家影响很大。1990年1~2月期间,土耳其给水坝蓄水,致使幼发拉底河断流整整一个月。GAP完成后会使叙利亚失去幼发拉底河河水的40%,伊拉克的情况将更糟糕,将减少90%。

在幼发拉底河用水分配问题上,叙利亚与伊拉克之间曾有过协议:叙利亚只截取流经其境内水量的42%,余下的全部归伊拉克。土耳其则许诺保证幼发拉底河500立方米/秒(约160亿立方米/年)的水给叙利亚,即使GAP启动以后也不改变。对于土耳其的许诺,叙、伊两国忧心忡忡,叙利亚认为,500立方米/秒的水根本不够,至少要700立方米/秒(约220亿立方米/年)。伊拉克则表示,伊拉克对该河的用水权利已经有6000年之久,土耳其无权无节制地攫取幼发拉底河的水资源,而导致下游国家干渴无助。

土耳其则将水资源问题与政治联系起来进行反击,多次指责叙、伊两国暗中支持其内部分裂势力库尔德工人党PKK。时任总理欧扎尔在任期内甚至威胁说,叙、伊两国若不停止对PKK的支持,土耳其就让幼发拉底河断流。在这里,水的威力不亚于核弹。欧扎尔当选总统后也说过诸如土耳其绝不用水来威胁、控制邻国之类的话。但土政府一些高官就多次表示,在两河水的使用上土耳其不承担任何国际义务。这表明,在幼发拉底河问题上相关国家很难有大的妥协。

叙利亚也属高度缺水的国家,人均水量仅67立方米,叙利亚人口年增长率为3.7%,对叙利亚而言,土耳其GAP计划的实施,完全是雪上加霜。

伊拉克除了依靠第格里斯河,在幼发拉底河上也是“滴水必争”。1974年,叙利亚在幼发拉底河建设ATH-THAWRAH水坝时,伊拉克曾陈兵边境,威胁要炸掉大坝。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