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奇:论元认知

作者:董奇发布日期:2016-05-04

「董奇:论元认知」正文

近十几年来, 在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领域中, 出现了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新趋势, 这就是对儿童元认知及其发展、培养的研究。由于元认知的研究在理论上对于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的有关理论, 在实践上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解决“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等问题,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 元认知研究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在教育、儿童和语言等各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前沿研究课题。本文将结合我们的研究, 对元认知的有关问题作一讨论。

一、元认知思想的历史演变

根据美刚L童心理学家弗莱维尔( F la v el l ) 的观点,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 具体地说, 元认知概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元认知知识, 即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 二是元认知体验, 即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 三是元认知监控, 即个体在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 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积极进行监控, 并相应地对其进行调节, 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因此, 元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指导、调节我们的认知过程, 选择有效认知策略的控制执行过程。其卖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

元认知尽管是近十几年来才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但是, . 关于元认知的实质的思想, 即个体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 在历史上却早已有之, 只不过是论述这一现象所用的术语不同而已。

在我国, 元认知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到历朝各著名的学・者、教育家, 如王充、刘把、韩愈、朱熹等人, 都对元认知问题提出过许多深邃的宏观见解。比如,在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文献《学记》一书中, 就包含了丰富的元认知思想, 对于“ 教学相长”的向题, 书中写道: “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这里所说的学包括复习、判断、再认识; 教意味着对先前认知的提取和加工。自反和自强说明元认知在教和学过程中的作用。《学记》中还指出: “ 学者有四失, 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 或失则寡, 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 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之者, 长善而救其失也。” 在这里, 先秦教育家明确提出了教师应当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知方法上的主要缺点, 并据此指导、调节自己的教学活动。在我国心理学界, 学者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 十分强调和重视人的主动能动性和意识的能动作用b 早在1 9 62 年, 朱智贤教授在其《儿童心理学》一书中, 对儿童自我意识、自我评价的发生、发展及其作用作了深刻的分析。其他许多心理学理论工作者也发表了大量的文章、论著, 对意识、意识与活动、意识与心理, 特别是自我意识的实质、作用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发展心理学家还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进行了一些研究。

在苏联心理学界, 苏联早期著名心理学家、维列鲁学派创始人维果斯基早在本世纪20世纪30 年代就对这一向题有过精辟的论述。在《思维与言语》一书中, 他指出:`意识活动可以指向不同方向, 它可能只集中在思维或动作的某些方面。我刚才打了一个结, 我是有意识做的, 但我不能说我是如何做的, 因为我的意识集中在结上, 而不是在我自己的运动上, 即我是如何进行我的行动钓。当后者成为我意识的目标时, 我可以充分地意识到它。我们使用意识去表示对大脑自身活动的意识, 即对意识的意识。不言而喻, 在这里, 对意识的意识和对自己动作的意识都是元认知的典型表现。

在随后的时间里, `苏联心理学家继续对人的心理的自我意识、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等进行了深人研究。从最近的一些研究动向看, 有的心理学家目前已开始对元认知向题进行专门的研究。

在西方, 早在古希腊时期, 在亚里士多德关于读书方法的专门论述中, 就蕴含了大量的元认知思想。在教育、心理学界, 美国教育家杜威( D e w e y ) 早在1 9 1 。年就对此进行了论迷。在《我们如何思维》一书中, 他明确指出和说明了培养积极监控能力、批判性评价能力的重要性。1 9 17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T h o r n d ik e) 也对阅读理解过程中的,监控过程作了分析。

19 6 7年, 美国心理学家哈特( H a r 幻对记忆监控过程进行了研究, 并在“ 记忆与记忆监控过程” 的研究报告中, 详细介绍了他的一系列研究数据和结果, 他指出, 记忆监控过程看来是人类记忆最重要但又了解得最少的方面。1 970 年, 塔尔文( T u l v in g ) 和麦迪根( M a id g a n) 在一美国气乙理学年鉴” 上发表了题为“ 记忆与语词学习” 的综述文章。该文概述了到那时为止, 有关记忆与语词学习的心理学各方面的研究成果。经过广泛比较、分析后作者指出: 从总体情况看, 到目前为企( 指1息7 。年) , 我们对人类记忆的认识与1 0 年前( 即1 8 7 0年) 的认识水平相差无几。进而作者指出, 要真正了解人类记忆的过程, 需要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尚未探讨的方面就是人类对自身记忆过程的认识及有关知识, 人类记忆系统不仅对适宜刺激作出反应, 贮存提取信息, 而且还能够精确地估计有效地进行记忆活动的可能性。

在塔尔文、麦迪根观点的影响下, 弗莱维尔及其同事于70 年代初开始对儿童的元记忆进行研究, 例如, 在记忆方面儿童知道些什么, 他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知道的。1 9 7 6 年, 根据各方面研究, 弗菜维尔在《认知发展》一书中, 明确提出了元认知的概念及含义, 至此,元认知的概念在心理学、教育、语言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引用和大量研究。

迄今为止, 有关研究与众多培养训练计划已表明, 元认知在儿童的学习、记忆、理解、注意、交往、问题解决、社会认知等各方面的活动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元认知的培养训练可以极大地提高儿童的思维、智力水平。在斯登伯格( 8 七e r n b e r g ) 提出的新的智力模式中和斯诺( S n o w ) 提出的新的个体差异模型中都包含了元认知的成分。

二、元认知的结构

如上所述,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 它们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在此我们将对这三个成分的具体内容分别进行讨论, 并分析它们之I ’gr 的相互作用关系。

( 一) 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就是有关认知的知识, 即人们对子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等向题的认识。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有关认知主体方面的知识。即有关人( 包括自己, 也包括他`人) 作为认识着、思维着的认知加工者的一切特征的知识。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再细分为以下三类: ( l) 关于个体内差异的认识( 比如, 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及其限度,以及如何克服自己在认知方面存在的不足等) , (2 ) 关子个体间差异的认识( 比如, 知道人与人之间在认知方面以及其它方面存在种种差异) ; ( 3) 关于主体认知水平和影响认知活动的各种主体因素的认识( 比如, 知道记忆、理解有不同水平、知道注意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性、知道人的认知能力可以改变)。2 . 有关认知在材料、认知任务方面的知识。在有关认知材料方面, 主体应当认识到, 材料的性质( 如图形材料与文字材料)、材料的长度( 如一段短文与一篇长文)、材料的熟悉性( 如熟悉的材料与不熟悉的材料)、材料的结构特点( 如论说文与叙述文)、材料的主观方式( 如听觉呈现与书面呈现)、材料的逻辑性( 如有组织的材料与无组织的材料) 等因素都会影响我们的认知活动的进行和结果, 在有关认知目标、任务方面, 主体是否知道, 不同认知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可能是木同的, 有的认知活动可能有更多、更高、更难的要求` 比如, 要求回忆一篇文章的大意要比要求回忆该文章的准确词序的任务困难得多。3. 有关认知策略方面的知识。这方面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比如, 进行认知活动有哪些策略、・各种认知策略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它们应用的条件和情境曦口何、对于不同的认知活动和不同的认知任务, 什么样的策略可能是有效的等等。

( 二) 元认知体验

元认知体验是任何俘随着认知活动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它包括知的体验, 也包括不知的体验, 在内容上可简单可复杂。元认知体验所经历的时间可长可短, 可能发生在一个认知活动持续期间, 也可能发生在一个认知活动以前或以后。例如, 人们可能感到在将要进行的一项认知活动中会失败, 也可能感到自己在以前进、行的某项认知活动中做得很成功。元认知体验通常与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所处的位置有关, 与一个人正在取得或可能取得什么样的进展有关。比如, 人们有时感到没能把自己的某种感受恰当地转达给自己的朋友, 感到自己努力理解所读材料时突然遇到了阻碍, 感到所要解决的向题将是一个容易的向题等等。

一般来说` 元认知体验特别容易发生在能激发高度自觉思维的工作、学习中。因为在这种工作中, 人们能采取的每一个主要步骤都要求事前有计划、事后有估价, 作出的决定和行动既重要又危险。此时不存在妨碍深思熟疑的东西, 这就提供了许多机会使人们能思考和体验自己的思维。

( 三) 元认知监控

元认知监控就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 将启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 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 控制和调节。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l)制定计划, 即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 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 预计结果、选择策略, 构想出各种解决向题的可能方法, 并预估其有效性,_( 2) 实际控制, 即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 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进行的各种情况, 发现认知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并据此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 3) 检查结果, 即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论元认知动、策略的效果, 根据认知目标评价认知活动的结果, `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 ( 4 )・采取补救措施, 即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 如发现问题, 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一般来说, 元认知监控与认知目标、认知课题和情景等因素密切相联。

在实际的认知活动中, 元认知知识二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元认知知识有助于人们在实际的认知活动中对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 指导人们自觉地、有效地选择、评价、修正和放弃认知的任务、目标和策略。同样, 它也能引起有关自身、i任务、目的的各种各样的元认知体验, 帮助人们理解这些元认知体验的意义和它们在行为方面的含义; 元认知体验对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种元认知体验, 人们可以补充、删除或修改原有的元认知知识, 即通过同化和顺应机制来发展元认知知识, 事实上, 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有部分重迭。在对实际认知活动的监控过程中, 元认知体验有助于人们确定新的目标, 修改或放弃旧的目标( 比如, 困惑或失败的体验都可以产生这种作用) , 有助于激活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监控一方面实际上是通过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认知目标与行动( 策略) 多者的相互作用而进行的, 另一方面人们的元认知知识又大多来源于人们对认知活动进行监控、调节的实际过程,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