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诗鸿:日本对中国“一带一路”的反应

作者:洪诗鸿发布日期:2016-01-01

「洪诗鸿:日本对中国“一带一路”的反应」正文

针对2014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APEC会议上正式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构思,日本当时虽然主流媒体和政经杂志也分别做了报道和相关评论,但是总体在日本社会并没有成为热门话题。

主要是因为,第一,日本这两年关注的国际经济话题以是否参加美国主导的TTP为主,TTP的加入对日本各个行业的影响深远而且是迫在眉睫的利益攸关话题。第二,相对一带一路的整体构思而言,对是否参加中国的亚投行的决策更牵动日本朝野的神经。亚投行AIIB比起一带一路更受关注。中国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被认为是中国主导的作为挑战美国主导的贸易圈TTP和金融秩序IMF,ADB的构思,在日美安保体制下,日本政界和舆论更倾向于冷处理。

下面尝试从为数不多的报道看看日本政府,主流媒体以及企业界的对中国“一带一路”的反应和一些意见。

首先,日本国会目前并未有专门针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有相关的审议和咨询,只是在AIIB是否加入问题上,倒是有国会议员和媒体几度询问政府态度,众所周知,由于和美国的关系,日本在此问题上借口透明度不能确保和美国保持一致。虽然亚投行的话题再次挑动了日本对中和对美的经济政治关系的神经,但是并未形成日本国内的政治话题或媒体持续关注热点。与之相关的更大的一带一路构思,也没有成为媒体或政府的讨论课题。

目前政府相关部门的针对中国的报告还未出现关于一带一路的报告,只有在日本贸易振兴会(JETRO)的中国地区2015年6月简报中,有一篇简单的特辑。学界也还没有对一带一路的研究和报告,本月结束的日本国际经济学会的数十篇报告中,并未就一带一路有涉及。估计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的推进和具体化后,政府和学界才会有所动静,对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一般情况下,日本是产业界先行,而后推动政府和学界关注。本次的一带一路构思由于有比较敏感的中美博弈的因素在内,目前政府内的积极对应的反应几乎不见。

其次,目前可零星散见的是媒体和政经类杂志的一些报道和反应。主流媒体目前大多沦为亲政府工具,大多数是持怀疑态度,现将主要观点摘录如下:

(1)平淡报道,对构思不甚了解,也无过多的评价。

(2)对一带一路持怀疑态度。主要从政治和技术层面进行分析和评论。

(3)企业界和经济团体,目前持观望态度。不贸然参与,但乐观其成,有所期待。

政府和媒体的唱衰

总体上,日本政府和媒体对一带一路持怀疑态度的观点和评论,主要以唱衰为主,其中论调可分政治和技术层面。

政治层面的怀疑论

强调国际地缘政治上的风险。陆上新丝绸之路所经的地区涉及到多个地区和宗教,随着中国在这些区域的影响力的扩展可能会引起俄罗斯、印度以及伊斯兰地区(包括新疆)的警戒。陆上丝路的范围和俄罗斯的亚欧经济带,以及印度的外延经济带构思有所重叠,以及美国在中东的利益也会受到挑战。和这些国家的利益冲突是个隐患。如果被卷入政局不稳的中东、北非的军事冲突的话,则中国的国力有可能被过早消磨。而且,这些地区大多经济和社会发展还未成熟,法律制度、经营环境的不稳定性极高,各种社会问题、种族问题不是简单可以协调。出了中国国境恐怕很难掌控。

另一方面,海上丝路也有同样的地缘政治上的风险。一是南海附近的岛国,很多和中国存在领海的争端。在印度洋和欧洲由中国资本建的港口,有可能会受到中国威胁论的牵制、扯皮。比如欧洲的希腊港,欧洲人对陆上的欧亚铁路并无太多担心,但是位于地中海的希腊港,对于法国、意大利而言是个有军港的内海。

另外,中国的陆上丝路的节点,主要依靠目前上海合作机构的国家,比如乌克兰、哈萨克斯坦。这些国家国内政治变数大,特别乌克兰在2013年的颜色革命后倒向NATO和美国。这些都是一带一路实现的不稳定因素。

除了政治层面的怀疑论,也有从技术和经济效果来分析的怀疑论。     一带一路的建设,以铁路、高速公路、航空、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先行,促进观光、物流、金融等交流发展。其途径的国家和城市主要有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以及另外一条设想是哈萨克斯坦、基辅到欧洲。这些途径的路线,目前有许多还是军事冲突区和伊斯兰教区,从安全角度来讲,建铁路、公路本身困难重重,而且保护,以及维修的费用和安全保障都有问题。

目前,已经有成都、武汉等地到欧洲的铁路。去年开始直达货车已经有3百多列。从中国运往欧洲的货物有一定需求,但是从欧洲运往中国的货物少得不成比例。以目前的需求来看,重新建造高铁等的经济效果也值得怀疑。

海上的新丝路的港口建设,过去的10年中国已经投资50亿美金。目前经济效果还是未知数,而且,海上货柜运输航路主要是由MAERKS等欧洲海运公司所把持。中国投资的海上丝路所途径的港口利用率和主导权不在中国企业,中国的投资能有多少回报值得怀疑。

总之,日本的政府和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的经济意义多不看好,而更多认为一带一路对中国而言在地缘政治上的意义更大一些。

企业界的观望和期待

相对政府和媒体的冷处理,产业界和经济团体虽然没有大规模动向,不过也开始关注和采取比较务实的态度。首先,对和中国的自贸区谈判和亚投行的态度,产业界一致保持和中国交换信息。而对一带一路的计划,基本上目前持观望态度,不贸然参与但乐观其成。积极收集信息寻找日本企业的参与余地。

在日本政府明确表态不参加AIIB的情况下,一带一路的前期工程的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由中国政府和企业牵头,日本企业直接参与的机会似乎不多,他们更多的期待是商贸通道建立之后的商业机会和节省成本的利益能够分享。特别是对日本物流公司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中国制造的日系的产品,最大的出口对象第一是返销回日本,其次是美国,接下来是欧洲。欧亚大陆丝路的开发,使在中国的出口欧洲的日本企业物流成本降低一半(航空),比海上运输时间快两倍。无疑可能成为日本企业的出口欧洲的一条捷径。当然也可以使由在日本制造的出口欧洲的商品,采用中国陆上丝路以节省成本及时间。以此对日本企业而言,一是物流企业受益较大。一是出口欧洲的企业(包括在中国设厂的日系企业)持乐观其成的态度。但是,由于日本在中亚各国的投资生产制造和市场有限,因此除出口欧洲和在中国制造再出口的企业外,基本没有直接利益。

日本出口进口主要集中在中日间以及亚洲圈内。北美和欧洲次之。中国对欧洲出口十分庞大,陆上丝路对中国企业意义比对日本大得多。对中东市场的出口,中韩都多于日本,韩国企业十分欢迎。自2月25日开通连云港到哈萨克斯坦阿尔玛都市的货车后,韩国商品经由这条途径更加便利接近中东市场,目前在哈萨克斯坦的中亚最大市场里韩国商品通过中国陆上丝路进入该市场的电器和化妆品占了80%的市场。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