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如: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和纲领的源头」正文
从习近平讲话中可以透析出他的改革思想,内容很丰富。在我看来,至少有四个特点:第一,今天的改革是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改革;第二,今天的改革是全面深化的改革;第三,今天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的改革;第四,今天的改革是按照中国改革的内在规律来推进的改革。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由此可见,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不仅是我们中国发展问题对他提出的思考,而且是我们在解决问题中的各种经验教训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全面深化改革思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从中国的改革发展实践中得出来的科学思想。
《决定》给我们提供了中国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这个伟大的改革纲领有三个特点:第一,它有时间表。就是这次改革是一个中长期的全方位的改革,时间到2020年,不是一两年、三五年的改革;第二,它强调改革的全面性、综合性;第三,它突出了制度创新。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国的改革历史上,毫无疑问已经奠定了它的历史地位。要理解这次全会和全会通过的改革纲领,我想首先要对中国新一轮改革的领导者――习近平同志的改革思想有一些研究,这是理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中国改革走向的一个重要前提。所以,我就设定了《习近平的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和中国到2020年的改革纲领》这个题目。
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四个特点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被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后,马上展示出一个改革者的形象。十八大闭幕不到一个月,他就轻装简从到了南方,到了深圳等改革的前沿,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要搞改革的。之后,他又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主题是学习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请两位专家学者讲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之后,他很快部署筹备召开三中全会,明确这次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一系列举措,一登台一亮相就展示我们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搞改革开放的,而且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改革开放,要全面深化改革。这期间,习近平同志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从这些讲话中可以透析出他的改革思想,内容很丰富。在我看来,至少有四个特点:
第一,今天的改革是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改革。他一再强调,今天的改革既是我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延续,又是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改革。所谓“新的历史起点”是什么呢?就是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他经常用“啃硬骨头”、“涉险滩”这样的词来讲今天改革的背景和任务。也就是说,我们过去的改革把好啃的骨头都啃掉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现在是“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改革。
第二,今天的改革是全面深化的改革。这一思想,实际上在十八大报告中已经透露出来。十八大文件起草组的组长是习近平同志,他是作为当时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主持了这个文件起草。十八大报告里有一个标题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里面讲了“五位一体”,很多人解读这个报告的时候,只讲五位一体的全面小康,而没有注意五位一体的改革。应该讲,全面改革是邓小平的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党中央都强调全面改革。这是首先要肯定的。同时,我们注意到习近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全面改革思想。他讲的全面改革是系统推进的全面改革。他说,每一项改革都会影响到其他改革,每一项改革都需要其他改革来配套。改革是全面的和深刻的革命,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他的全面改革不是一项一项改革线性推进的全面改革,而是各项改革配套协同推进的全面改革。这是系统思维指导下的,系统推进的全面改革。了解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理解了他这个改革思想就会读懂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什么包括那么多的内容。
第三,今天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的改革。习近平明确提出,改革要有改革方法论。什么是改革方法论呢?就是既要摸着石头过河,又要加强顶层设计。这几年有些人对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加以否定,他作了回答,他说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在实践中去摸索规律,是不能否掉的。同时,确实要加强顶层设计,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在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去进行阶段性的改革实验。由于他强调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个改革就必须加强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就需要把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结合起来。
第四,今天的改革是按照中国改革的内在规律来推进的改革。在第二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时候,习近平同志就提出了改革规律的问题。后来在文件起草过程中,他到很多地方调研,在湖北调研时,他不仅讲了我们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制度的全面改革,而且讲了要按照改革的规律来进行改革。规律问题方面,他讲了一些关系要处理好,一个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一个是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一个是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一个是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的关系,最后一个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就是要在这五大关系的把握中认识和掌握改革的规律,其中他又重申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把改善民生作为结合的一个标准。与此同时,他还强调指出,要把握好改革的方向,认识改革规律可以更好地把握好改革的方向。他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就是我们的改革不能出现颠覆性的错误,如果出现颠覆性的错误的话,既不可挽回,也无法弥补。这一思想十分重要。
为什么要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我们了解了习近平同志的改革思想,还要进一步思考一下,他为什么要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要提出按照改革的规律来推进改革?
习近平同志说,这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十年前、五年前我们已经意识到的问题。十年前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五年前我们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转折期,原来那种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方式,光追求GDP的那种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了。所以,在十六大后不久就提出科学发展观,十七大后就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该讲,这都是对的。问题看准了,思路也是对的,关键是究竟怎么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一种现实,怎么转变为经济发展方式。中央在实践中认识到,仅仅通过一些发展举措还不足以解决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变革束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破除那些束缚发展方式转变的思想观念和固化的利益藩篱。
由此可见,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不仅仅是我们中国发展问题对他提出的思考,而且是我们在解决问题中的各种经验教训引起了他的深思。发展要靠改革,科学发展要靠深化改革,要靠全面深化改革。
所以,他的全面深化改革思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从中国的改革发展实践中得出来的科学思想。
《决定》是一个伟大的改革纲领
学习了习近平同志的改革思想,理解了习近平同志为什么要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再来读读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尤其是读一读他对这个《决定》的说明,就可以认识到,这个《决定》给我们提供了中国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这是一个伟大的改革纲领。
这个《决定》,这个纲领,有三个特点:
第一,它有时间表。就是这次改革是一个中长期的全方位的改革,时间到2020年,不是一两年、三五年的改革。
第二,它强调改革的全面性、综合性。这次改革,是“5+1+1”的改革,“五位一体”的改革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制度的改革,加上国防和军队建设制度的改革,再加上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七大方面的改革,这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把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改革的任务提出来,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第一次。其鲜明的特点就是具有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
第三,它突出了制度创新。这次改革的总体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且很明确地提出,要到2020年在各方面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一套制度。这里“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八个字是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来的。现在历史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从十八大算起只有8年时间,从现在算起来只有7年时间,7、8年要让我们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决策,是难以在制度上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事实上,这次确定的制度改革目标又超越了邓小平,就是要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上做出一篇好文章来。也就是说,我们的现代化不仅仅在生产力方面要实现现代化,而且是制度方面也要实现现代化。这里说的制度的现代化,以全新的、现代的“治理”理论来讲是国家体系和领导能力的现代化,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
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中国到2020年的改革的纲领,内容很多,现在大家正在学,正在理解,但是这三个特点一定要把握住。
关于中国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总任务,《决定》里都讲了,改革涉及15个领域、60个方面,五六百项的改革举措,内容实在太丰富了。可能我们现在这些专家学者谁都讲不清楚所有的改革内容,但有几个要点是我们要把握住的:
第一,要牢牢把握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来部署改革、推进改革。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也就是说,我们讲改革也好,讲发展也好,都要从实际出发,我们今天的实际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解决的主要问题还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我们的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所有的改革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够超越这个阶段,不能够向人民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指标。所以,这次非常明确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来部署改革、推进改革。而且后面讲到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为什么?原因是初级阶段,因为我们初级阶段还没过,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还没有解决,初级阶段的任务还没完成。
第二,要把握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核心问题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这是我们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就碰到的问题,就是怎么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肯定不适合中国国情,也不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规律。政府有什么作为,市场有什么作为,当时就定了一条,就是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要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这几年碰到了一个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开始以后,我们很果断地动用了政府资源来破解危机带来的各种挑战问题。从短期内看是有成效的,从长期来看,这种非常时期作出的非常决策是不可能在常态下长期维持下去的。前几年有些人想把我们这种非常时期的一些做法模式化,我认为不可行。我们中央头脑非常清醒,这次很明确地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要起决定性作用,由此把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换言之,就是政府不能起决定性作用。但是,政府也有政府的定位,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上,要发挥政府应该发挥的作用。当然,不仅仅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有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也要厘清。我们过去的改革讲政企分开,现在还要政社分开,该给市场的给市场,该给社会的给社会,政府做它自己该做的事,这是我们这次全方位改革里面要把握的一大要点。
第三,要在坚持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的同时,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就是各项改革要配套。其中,非常重要的政治体制怎么能够为经济体制改革扫除障碍?怎么能够为经济体制改革巩固成果?这是我们多年来要破解的难题,也是我们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扫路,经济体制改革很难推进,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落地,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难以巩固。所以,邓小平常常把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推进,最后使得经济体制改革能落地,政治体制改革也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这次政治体制改革既有民主政治的发展,又有法制的保障。其中一个亮点就是把十八大提出的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的任务具体化、细化了,提出了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第四,要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改革作为一场革命,不可能没有阻力。所以这次讲了“三个解放”。提出这个问题,针对的是思想观念上的障碍、体制机制上的痼疾,以及利益固化的藩篱。如果不能破除这方面或那方面的障碍,就不可能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第五,要坚持党自身的制度建设。这么全面的改革,没有党的正确领导是无法想像的。与此同时,要加强党的领导就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解决党和群众的关系。我们正在进行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来讲,意义非常重大。
总之,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和提出的几百项改革举措,尽管目不暇接,但要系统地、完整地、深刻地学习和领会。我们作为理论工作者,更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研究中国问题,从实际出发推进中国的改革。我相信,我们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定能够写出一篇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文章、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