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儒忠:从梦想到制度: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略论」正文
摘要: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内政方面,就是在遵循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原则下,以实现“中国梦”为奋斗目标。中国梦的实现必须靠可行的制度,简言之,即坚持“一个主题”、“二轮推进”、“三管齐下”、“四个全面”、“五位一体”的新举措,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外交方面,就是遵循合作共赢的原则,倡导亚洲安全观。长期基层工作实践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生成的主要基础。
关键词:中国梦;治国理政;改革开放;法治中国;制度建设
2014年12月17日,中国日报网报道了一则新闻:“根据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艾什中心官方网站今天公布的对世界主要国家领导人形象的全球公众调查结果,在受访者对本国领导人认可度、30国受访者对十国领导人认可度,以及受访者对本国领导人正确处理国内及国际事务信心度方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都排第一名。”[1]这则报道既是对习近平同志夙夜在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肯定,也是广大受访者对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的拥护和褒扬。从“中国梦”,到“三个自信”,到“法治中国”,再到“四个全面”,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既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充分表达,也是其超凡的领袖魅力所在。梦,它是虚幻的,有美梦和噩梦之分。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是人民幸福生活之梦,当然是指全体人民努力去实现的美梦。仅有梦想是不够的,实干才能兴邦。简言之,欲圆中国梦,首先要知梦,其次要笃行,笃行靠制度,制度结硕果。
一、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引领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和“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诗来回顾和描述了中华民族怀揣梦想、矢志奋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2]习近平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人民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根植于人民,其根本归属也在于人民。中国梦是全体人民的梦,始终突出的是人民主体地位。因此,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一)中国梦在时间上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的集体奋斗史
中国梦从实现的时间上看,属于一个历史范畴。18世纪前的中国,无论是从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来说都稳居世界其他国家前列,底蕴丰厚的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是,到了近代,尤其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妄自尊大和委曲求全的政策,在资本主义国家坚船利炮的威吓下,不断地割地、赔款,中国变成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抗争史。历史的教训告诉国人,落后就要挨打。于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宏大梦想就成了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尽管在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中经历过曲折,但实事求是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拨乱反正,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以改革开放为基本国策,带领中国人民重新走上了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自鸦片战争以来,深藏于中国人民心中的民族复兴梦想不再是空中楼阁。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4]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中国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它既是重要的战略思想,又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其重要的价值引领在于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新的内涵。因此,中国梦的实现是中华民族集体奋斗史的统一表达。
(二)中国梦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固有的“家国情怀”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相连。十三亿中国人的梦想是丰富多彩的,具体到每个人的事业梦、求学梦、健康梦、住房梦、婚姻梦、明星梦等等不一而足,所有这些梦想都汇聚成强大的中国梦。中国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基础,其核心在于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或者说整体价值。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5月4日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寄语青年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并号召共青团要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以青年模范人物为榜样增添青春正能量,共青团组织“要积极为广大青少年实现梦想提供服务”,“努力为广大青少年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6]
(三)中国梦是世界各国人民在和平基础上的相通之梦
事物总是不断联系并相互影响的。没有和平,发展就无法谈起,更谈不上各国人民顺利实现自己的梦想。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7]中国梦既关乎中国,也关乎世界。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一部分人往往对中国的发展带有偏见甚至误读。他们把中国梦曲解成“强权梦”、“霸权梦”、“扩张梦”等等。和平发展的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各国之梦虽有区别,但仍可相互借鉴。习近平同志无论是在会见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还是在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采访时,均表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想相通。”[8]因为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依靠和平发展,它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世界人民,它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和机遇,不是动荡和威胁。中国走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增加了世界和平发展的正能量。现实已经证明并将不断证明,越来越多的国家正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
(四)中国梦的终极价值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1847年10月,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这样展望共产主义社会:“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9]这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引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10]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好共同富裕这个根本原则,调整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下大力气解决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为实现中国梦,习近平同志在制度建设上的新举措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实现美好的中国梦,不能靠口号,也不能靠盲干,更不能让“拍脑袋决定,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再去做劳民伤财的事,那得有章可循,靠制度说话。因此,在逐步健全和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会化为现实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小康,中国梦才会显示其巨大的导向价值和现实意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从容、淡定不在于言辞的犀利,而在于制度的正确。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在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中已经作出了新的战略布局,提出了一系列制度建设的新举措。
(一)“一个主体”,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旗帜就是方向。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11]把道路问题提高到生命的高度,这一认识来自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用六个时间段回顾和梳理了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史,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当今中国人民的意愿,符合当代中国和时代进步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二轮推进”,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改革往往是由现实问题的倒逼而产生,同时又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深化。改革开放既是实践论又是方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改革发展在历史进程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发展的目的在于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认真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法制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真正做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良好氛围。
(三)“三管齐下”,即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腐倡廉和法治中国建设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目前,在各个部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之风和奢靡之风,群众对“四风问题”深恶痛绝。通过一年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下,全党改进作风有了一个良好开端。针对社会上的种种议论和思想情绪,习近平同志亮出了党的态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
习近平同志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他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切实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了体现党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和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中央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作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习近平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12]
(四)“四个全面”,即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1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正式表述始于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治国方略,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在吸取前苏联亡党教训下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