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日云:哈耶克对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的误导」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一种思想由其本土传播到异域文化,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或者说,异域文化的读者会从这 种思想中汲取什么内容、做何种 解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者相遇的时机。从这个角度 看,哈耶克来到中国有一个“时机不利”的问题。 当哈耶克首部阐述他的基本思想的著作《通往奴役之路》 (1944 年)问世时,中国思想界并没有给予足够关 注。那时在中国学者中最受追捧的是哈耶克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同事哈罗德• J. 拉斯基,而拉斯基恰恰是哈耶克 所致力于批判的那种引导人们走向“通往奴役之路”思想 的典型代表。设想如果中国学界从上个世纪40 年代始就 关注哈耶克,他的思想或许会成为盛行一时的建构理性主 义、整体主义的解毒剂,中国思想界也许会涌现一批顾准 式坚守个人价值、对整体主义有清醒认识的学者。甚至在 中国社会个性开始觉醒并从建构理性主义和整体主义时代 走出来的艰难过程中,这位个体自由和市场经济的先知也
没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要启蒙者和引路人。
哈耶克的主要著作在中国集中翻译出版并得到广泛关注,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这个时期,中国思想界对建构理性 主义的痴迷已经基本成为过去,整体主义已经被冲击得七 零八落,市场经济改革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也正是在这 样的时机,国内一些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学者与哈耶克产 生了共鸣。这在一定程度上应验了黑格尔所说:“密纳发的 猫头鹰要等 昏到来,才会起飞。”不过,迟到的哈耶克却有另一个机遇,即文化保守主 义思潮的兴起。上个世纪末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转 向传统,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抵制西方文明的影响。所以,哈耶克除了为中国深化市场改革和培育个体本位的公 民文化提供思想资源外,还成了文化保守主义的重要思想 资源。一些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学者在哈耶克的启发或引 导下走向了文化保守主义,或者使其自由主义观念染上了 文化保守主义色彩。正是哈耶克告诉他们,现代文明必须 从传统中自发地成长起来,所以,现代文明必须符合传统 的发展方向,必须在传统中找到根源。这就意味着,移植 而来的外来文化,如果不具备传统文化的根基,便不具有 正当性。无论是将传统进行现代化诠释以实现“对接”的 努力――结果必然是既曲解传统,也曲解现代;还是依据 传统抵制现代文明的企图,都暗含着一个思路:不是以现 代文明标准评判传统文化,决定取舍;而是根据本土传统 来评判现代文明,裁断其是否合宜。 这里面既有文化保守主义者对哈耶克的误解误用,也 有哈耶克思想本身的局限和缺陷。而这种局限和缺陷也使 其遭到误解误用成为可能。在启发了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 的哈耶克思想的诸多要素中,“扩展秩序”概念处于核心 的地位。对这一概念内在局限和缺陷的分析,同时也是对 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想资源的一个清理。
二、“扩展秩序”概念的难题与文化保守主义者的误区
从哈耶克对“扩展秩序” (extended order)或“自发 秩序” (spontaneous order)概念内涵的阐述和使用中, 我们大体可归纳出如下要点:
第一,从这种秩序的发生学上看,它是自发的或自然 生成的,包括产生、成长、发展或“扩展”都是“自发” 的,而非主观设计的或人为建构的。有时他将其表述为 “自然生成的秩序” (self-generating order)、“成长的秩序” (a grow order)、“内生秩序或内源性秩序” (endogenous order),它的对立面则是人为设计或按人的主观意图创造 的“人造秩序”或“人为秩序” (a made order)、“外生秩 序”或“外源性秩序”(exogenous order) 。
第二,这种秩序有三个支柱,也是这种秩序的三个具 体特征,即“分立的个人知识”和知识的自由使用“;分立 的财产”和对财产的法律保障“;抽象行为规则”的建立或以抽象的规则代替具体的目标。
第三,这种秩序之所以能够扩展,或这种秩序展现的优越性在于,它能够带来财富增长和人口增殖效果,从而 为其他群体所采纳。
我对哈耶克和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提出的问题是:
第一,为何扩展秩序只形成于西方,而其他民族或文 明却“自发地”走上了其他方向? 在哈耶克那里,扩展秩序概念首先指现代西方的市场 经济或市场秩序,或广义上说的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同时 也是对这种秩序如何出现的一种解释。但是,一个基本的 历史事实是,在全世界,只有西方文明产生了现代市场经 济,而其他文明都没有“自发地”选择这个模式或方向。
哈耶克认为,扩展秩序的出现,是因为人类在适应环境的 过程中经过模仿式学习形成了一套规则,但人类面对的环 境和在环境压力下选择集体生存的方式是不同的,选择西 方式的市场经济并非普遍现象,而是偶然现象。即使在西 方,如哈耶克所谈到的,古典时代地中海周边地区的发展 具有某些扩展秩序的特征,其高峰是罗马帝国时代实现了 对分立的财产的法律保障(私法),但它们都没有延续下 来,成长为现代的市场经济。也就是说,即使偶然出现的 古代扩展秩序也没有得到扩展,它们都衰落或灭亡了。真 正成长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是欧洲中世纪末和现代初期的 早期市场经济,它是中世纪中后期再生的,并不是古罗马 帝国时代商品经济的自然成长。
其实,与欧洲比起来,中国历史有更多自然演进的特 征,很少人为设计的因素,但它并没有产生扩展秩序。 而欧亚大陆之外相对封闭的社会,如美洲、澳洲、撒哈拉 以南的非洲等,更容易走自然演化的道路,他们甚至还不 具备人为设计(“建构理性主义” )一个社会的能力,也更 少受到外部社会的强制干预,但他们都没有任何迹象能够 产生哈耶克所说的扩展秩序。 自然的、自发的、内生的成长,并不一定甚至大部分 场合不会形成具有哈耶克所说的三条关键特征的扩展秩 序,这是哈耶克扩展秩序理论的一个尴尬。它不能解释非 西方国家的历史,也不能充分解释西方古代历史,只能部分地解释从中世纪末到现代初期西方市场秩序的形成。
有学者提出人类历史存在三种路径,即 revolution (革命 )、evolution (演化)和 involution (内卷),以此 否定哈耶克扩展秩序的人类历史演化理论的普遍性,但这 种批评也只是抓住了表面现象,它并不能解释内卷现象为 何会出现,且非常普遍。在我看来,扩展秩序并没有在古 代普遍出现并得以扩展的原因,在于文明类型的不同。世 界上大多数文明(或文化)都不具备产生现代扩展秩序的 前提。无论是古代西方的还是其他的商业文明,都不可能 自发地成长为现代市场经济。所以,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 追随哈耶克,将古代的商业文明与现代市场经济相混淆,只看到两者表面上的相似性,看不到两者的本质区别,试 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现现代性内涵并相信从中能够演化 出现代文明,只能是缘木求鱼。
第二,古代商品经济为何失败,现代市场经济为何成功?造成古代商品经济失败和现代市场经济成功的外部环 境是什么? 按哈耶克的说法,扩展秩序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古代的商业社会或商业文明是原初的扩展秩序,它曾经 广泛存在过,但如前所述,它们都没有成长起来,都没 有得到扩展。除欧洲中世纪商品经济走向现代市场经济 外,其他古代商业文明都没有内在地或内源性地实现向 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那么,古代商业文明与现代市场 经济的外部环境有什么不同?因为哈耶克忽略或模糊了 两者的区别,所以他无法解释古代商业文明失败和现代 市场经济的成功。
哈耶克的扩展秩序首先指经济秩序,即市场经济秩 序。他借此概念分析现代经济秩序形成的经济原因有很强 的解释力。但狭义的扩展秩序(市场经济)只是社会的局 部,要对它做出合理的解释,需要考虑以市场经济为核心 的整体社会秩序是什么?这个作为扩展秩序的整体社会秩 序又是如何形成的?虽然哈耶克有时也将扩展秩序视为整 体的社会秩序,称其为“自发社会秩序” (spontaneous social orders)或“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 (the extended orders of human cooperation),但他仍然主要从经济角度考 察这种秩序的形成,没有深入阐述作为扩展秩序的一部分 的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特别是政治法律秩序的形成。 在我看来,中世纪末期的商品经济能够成长为现代市 场经济,主要在于有宪政的保障。有了宪政保障的商品经 济才是市场经济,才能持续和成长,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 力和扩展力。古代商业文明对公权力的约束和对私权的保 障,都是非常有限和脆弱的,所以,在特殊条件下初步形 成的自发秩序迟早会被外部强大而任性的权力所摧毁。
哈耶克曾指出,欧洲文明在中世纪晚期复兴,“得益于 政治上的无政府状态”。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德国南 部和低地国家的城市里,在治理宽松的英格兰,“保护分立 的财产而不是政府主宰其用途,为密集的服务交换网络的 成长奠定了基础,也正是这一网络形成了扩展秩序”。但是,所谓无政府状态只是表象,真实原因是对政府权力的 约束和规范,给社会经济领域留下一定的自由和自主空间。 封建的契约关系、基督教主导的二元化权力体系、城市自 治权等,这不是无政府状态,而是规范权力的初级形态, 具备成长为现代宪政文明的基因。不解释这样一种宪政文 明是如何出现的,就无法解释扩展秩序的形成和扩展。 这里谈到的西方古今之别,到现代就成为西方与非西 方的区别。
可以说,古代型的扩展秩序在中国古代也以较 低级的形式存在过,但它既没达到地中海周边古代扩展秩序的水平,也与现代市场经济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中国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哈耶克的误导,看不到中世纪中后期西 方文明形成的新的政治法律结构对现代市场经济形成的关 键作用,当他们机械地将哈耶克理论运用于中国的时候, 更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即中国传统社会的国家权力在整 体上远比西方的国家权力更强大、更专制、更任性,它使 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自发秩序的萌芽随时会被压制、干扰和摧毁。
第三,古代和现代扩展秩序的内在区别是什么?使现 代扩展秩序能够成功或得到扩展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哈耶克需要论证扩展秩序的优越性、可扩展性,因为 并非所有社会共同体都形成扩展秩序。既然扩展秩序最初 是偶然出现的,如果它不具备扩展效应,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且不具有普世性,也不具有历史解释力。这样,扩 展秩序就需要扩展,扩展秩序具有普世性价值,是其扩展 的结果。 按哈耶克的解释,扩展秩序之所以能够扩展,是因为 最初的共同体(无意中)形成扩展秩序后带来的效应:人 口增长(包括吸纳外来人口)和财富增加,人口增加可视 为财富增长的附带效果。扩展秩序所展现出来的经济效 率,是哈耶克对扩展秩序概念的核心证明之一。那么,这 些效应足够吗?还有其他因素使其能够扩展吗?
历史告诉我们,古代腓尼基和迦太基发达的商业文明 灭亡了,并没有得到扩展。西方古典时代(希腊罗马)的 商品经济曾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也走向了衰落,甚至退 回到较为原始的自然经济,而不是自发地扩展为现代市场 经济。中国古代商业文明最发达的宋代,由于不能抵御北 方少数民族的入侵而受到灾难性的打击。符合哈耶克定义 的古代扩展秩序都没有得到扩展,或只得到有限扩展便夭 折了。真正得以扩展的只有欧洲中世纪末期形成的扩展秩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