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耀桐:中国式民主的兴起和发展

作者:许耀桐发布日期:2016-05-10

「许耀桐:中国式民主的兴起和发展」正文

本文发表在《新视野》2016年第2期,作者授权爱思想网发布。


【内容摘要】中国式民主,是在中国大地上生成兴起和发展壮大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民主模式。中国式民主的兴起和发展,具有思想动因、实践动因以及坚定地走向现代化所产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动因。中国式民主的特色,体现在指导思想、领导核心、主体力量、经济基础 、方式选择、次序排列、发展策略等方面。中国式民主的优势,在于保持社会稳定,治理效率更高,人民权利实在,执政团队卓越。中国式民主面临的改革完善,是要解决好坚持党的领导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有效地实施党的领导,不断地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建设在发展中国式民主政治中的全局性的作用等关键问题。中国式民主是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一种新型的民主模式,是世界民主模式多样性的生动体现,它将沿着自己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并且走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关键词】中国式民主  动因  特色  优势  改革完善

【作者简介】 许耀桐,男,福建福州人,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和方法、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民主理论、党的建设等研究。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依据马克思主义民主学说和人类历史上普遍的民主原理,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开创了中国式民主。中国式民主,即是在中国大地上生成兴起和发展壮大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民主模式。中国式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是民主发展的一条新路,它不同于西方式民主,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选择中国式民主,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试想,如果不走中国式民主的新路,不实行中国式民主,其结果或者是不思进取地沿袭苏联模式专制的老路,或者是邯郸学步地蹒跚于西方式民主的迷途,中国都将与现代文明和现代化失之交臂、渐行渐远。中国只有沿着自己的民主道路走下去,才能够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一、中国式民主的动因

当代中国,为何中国式民主得以兴起和发展?对此,有必要探寻其动因问题。只有从研究动因着手,才能科学地认识和阐释中国式民主的本质和特征,揭示和掌握中国式民主运行的轨迹。

中国式民主的兴起和发展,其思想动因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1]列宁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中更明确地指出,“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这包括两个意思:(1)无产阶级如果不通过争取民主的斗争为社会主义革命作好准备,它就不能实现这个革命;(2)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并且引导人类走向国家的消亡。”[2]毋庸置疑,由“五四运动”为其作出思想和干部准备的中国共产党,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从成立之时便奠定了民主文化的深厚底蕴,并从制度上选择了民主集中制[3]。

中国式民主的兴起和发展,其实践动因源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的民主实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陕甘宁边区和晋察冀边区,曾实施过参议员和县、乡长的民主选举,效果很好。虽然民众识字不多,但他们采取投豆法、烙票法、编号选举法等方法,把自己希望当选的人选出来了。毛泽东说:“在华北,已经实行了民主政治。在那里,区长、乡长、保甲长,多是民选的。县长,有些也是民选的了,许多先进的人物和有为的青年,被选出来当县长了。”[4]

然而,处在白色恐怖和革命战争严酷环境下的中国共产党,虽然主观上认识到需要实行民主,并在一定的范围内积极推进了民主实践,但是,从总体上讲,革命战争环境客观上并不具备开展民主的条件,党也无法按照民主的制度和方法进行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此时客观上已有了开展民主的现实环境,但主观上却囿于几十年的习惯做法,而没能在实行民主方面有所作为。及至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1959年把彭德怀等人打成反党集团和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极左思想路线推行的“一纲三制”,即“以阶级斗争为纲”,实施“家长制”、“终身制”和领袖个人钦点接班人的“指定制”,反而使国家、社会和党内生活事实上陷于专制和人治。

物极必反。倒行逆施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8年的中国迎来了解放思想、拨乱反正。从荒谬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正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破除“家长制”、“终身制”、“指定制”的专制和人治转向追求民主和法治,中国决绝地告别了专制和人治,致力于民主和法治建设,由此带来了中国式民主。显而易见,中国式民主的兴起和发展,是以付出沉重的历史代价和深刻总结历史教训作为前提的。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代价和历史教训中,蕴藏着中国式民主必然兴起和发展的最为直接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动因。

由于极左思想路线醉心于国家上层建筑革命,已把中国的国民经济推到崩溃的边缘,加剧了社会和人民的贫穷落后。为了走出困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是经济建设。经济建设要求实行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平等的经济,它只承认等价交换,不承认任何超市场的特权,不论任何人,不论性别、年龄、身份、地位、受程度等的不同,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市场经济。这种平等性反应在政治上和文化上就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民主制度和理念。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经济建设,同时需要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跟进和主导。而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若离开了民主也不可能发展,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现代化,本身就意味着民主化和多元化,要求彻底终结个人专断与权力过分集中,个人迷信与权力失却监督的专制和人治状态。为此,邓小平明确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也要一步一步地前进。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5]

由上可见,当代中国式民主的兴起和发展,源自于中国自身所具有的思想动因、实践动因,尤其是经历十年“文革”浩劫后中国坚定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所产生的更为强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动因。今日中国之民主,并不是从外部直接加予或硬性嵌入的。中国式民主的兴起和发展,是对民主由衷地发出内心的呼唤,具有强烈的自立内生性。民主之于中国,无须任何强制、也无须他人说教,因为人民需要民主,社会需要民主,政党需要民主,国家需要民主。中国式民主所具有的自立内生性,决定了只要中国的现代化在发展,中国的民主也必然要发展。中国式民主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可或缺和倚重,构成了国家坚固的制度基础和良善的政治生活。


二、中国式民主的特色

中国式民主是中国开创的新型的民主模式。之所以是新型的民主模式,因为其具有自身的鲜明的特色。中国式民主的特色体现在指导思想、领导核心、主体力量、经济基础 、方式选择、次序排列、发展策略等七个方面。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在世界上所有的民主理论中,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乃是最科学、最先进的。因为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科学地论证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揭示了民主的实质和发展规律。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具有自身内在的一系列规定,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中国式民主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是因为它属于社会主义,并已实现社会主义为依归。

核心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形成了领导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独自担负起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职责和角色,是经过长达几十年的革命斗争才取得的,也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力量,能够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维护中国国家统一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特色、最本质特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民主发展的根本保证。

根本要求: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属性和鲜明特点,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最高目标。人民是民主的主体,早在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关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窑洞对话中,就阐明了人民当家作主对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毛泽东当时指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人民起来了,行使民主,监督政府,才能避免人亡政息。对此,黄炎培极为认同,他说,这话是对的,只有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

经济基础:公有制保障公平正义。在中国,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也是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就从经济基础上决定了中国的民主不受资本的操纵。在民主选举中,我国坚持由公有制经济为民主政治活动提供经费,而坚决反对和制止私人资本的介入和掌控。相比较而言,公有制经济更能保证民主政治的公平、正义。

方式选择:协商民主是主要形式。民主的方式大致有竞争式民主、谈判式民主、协商式民主三种。协商式民主要求通过公民的参与,就决策和立法等问题相互交流、沟通,最终达成共识,和衷共济。协商式民主的核心要素是商议与共识,其结果是“多赢、共赢,利益最大化”。可见,这个方法很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

次序排列:优先推动党内民主。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普遍缺乏民主的情况下,要首先发展党内民主,通过党内民主先行和带动人民民主,实行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互动,这是一条切实可行、稳妥有序的发展之路。正因为这样,中国式民主强调,要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发展策略:渐进式推进民主。发展民主的策略主要有激进和渐进两种,中国选择的是渐进策略。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群众缺乏民主训练,需要首先扩大基层民主,重点搞好基层民主,这是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趋势和重要基础。奠定了这样牢固的基础后,才能从基层起步,徐图进展,逐级而上。因而,中国式民主的整个发展过程,必然呈现出渐进发展的样态。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