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农建:习马会与九二共识」正文
习马会于11月7日在新加坡举行,两岸领导人时隔66年第一次握手。大陆将之看成是两岸关系发展里程碑,台湾内部虽有不同意见,但基本上是接受的。
就习马会本身而言,两岸双方其实有不同的解读。
大陆方面多年来不惜代价,外交休兵,经济让利,试图将台湾带向统一之路,而台湾却一再坚持对等、尊严等原则。此次两岸领导人会面,互以“先生”相称,实际上是大陆迁就了台湾的对等、尊严的立场,等于承认了“一国两府”,地位对等,互不否认。大陆从“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到“两岸同属一中”,到“一国两府,地位对等(不再坚持中央对地方的关系)”,这种对台立场的变迁和对台湾的迁就,反映了北京在台湾问题上的急迫心理,尽管大陆内部可以将之解释为在下一盘统一的“大棋”。
马英九称,习马会能为两岸搭桥,不论谁当下届总统,都能很快渡河。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蔡英文说,台湾社会对于两岸领导人见面其实并不反对,只要符合资讯公开透明、对等尊严、不涉政治前提等三原则,未来不排除习蔡会。可见就台湾方面而言,习马会的模式,即便在民进党看来,也是可以接受的。对于一个以台湾独立为追求的民进党人,接受这一模式,显然是认为这对台湾实现自身目标是有利的。
问题在于,一种模式不可能既有利于统一,又有利于台独。北京的策士和民进党的领导人,谁看得更远呢?
习马会中双方都提到了“九二共识”。习马会的模式能否在民进党执政后复制,关键在于双方如何处理“九二共识”的问题。蔡英文三原则中的前两项已在习马会中得到体现,而第三项“不涉政治前提”,则与“九二共识”有关。
关于这一前提,北京所面临的问题是:若北京坚持此前提而民进党不接受,则习马会模式就不能复制,其历史意义和对两岸关系的作用也就成了昙花一现。若北京不设此前提,则等于再次迁就了台湾:没有一中,只有两府。
倘若大陆坚持,承认“九二共识”为未来两岸领导人会面的前提,这对民进党来说,则也制造一个难题:一中与台独如何兼容呢?倘若不接受,则面临大陆对台政策转向的风险。
以蔡英文2015年6月7日在美国回答有关“九二共识”的话来看,她不愿接受“九二共识”这个名词,但却可能愿意接受一个维持两岸关系现状和交流成果的替代的、类似的说法。她说,对“两岸二十多年来协商与交流累积的成果的一部分”的这个事实,“其‘诠释’与所发生的‘名词使用’,就继续求同存异吧!”
一方面是北京的没有“九二共识”,就会“地动山摇”,另一方面是在民进党那里,接受“九二共识”似乎天就会塌下来。双方都将这一名词本身看得过于重要。两岸最终是统一还是分离,不在于接受还是拒绝某一说法,而在于词语之后的那些因素和力量。中国历史上当年承认中原朝廷的边陲之地,许多今日已成外邦,如高丽、安南。而今日仍尊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的澳、加等国,却事实上早已是主权独立国家。可见,一时的承认不等于未来不会否认,名义的一统,不等于事实上不能分立。
以两岸力量的悬殊,倘若大陆坚持“九二共识”,而台湾未来执政者不接受,则大陆对台政策将会变盘。习近平称“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方向和道路的抉择”。这暗示了北京试图维持胡温对台路线的最后努力。
以蔡英文的精明,应当会明白大陆对台政策转向对台湾的风险。她也许会试图寻找取代“九二共识”这一名词的替代表述,其中可能默认“九二共识”的部分内容,但较易在民进党内被接受。问题是,即便蔡英文能找到替代表述,以大陆的强势,北京会不会接受呢?
可见,两岸关系的变数并未因习马会的举行而消失。“九二共识”仍是不易解开的结。一个即将卸任的台湾领导人,对在内部尚无共识的“九二共识”的接受,对台湾未来当选者并无规束力。蔡英文即便当选,能否如马英九所言,有他搭桥,很快就能渡河,尚在未知之数。
原文载《联合早报网》 2015-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