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耀章:多质态社会管理中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正文
从人与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的全过程来审视人与社会的关系,有着极其高密度的互联性。如果没有社会的人或没有人的社会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也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说的,没有人可能脱离社会而生存,然而有人的地方却未必有社会。他以笔下的沉船与恐慌为世人展示了一幅因无秩序而导致"社会崩溃"的图景。可见,社会是需要管理的,没有管理就没有社会。然而认知社会确是社会管理或管理社会的前提与基础。大体说来,有什么样的社会就可能有什么样的管理。我以为当今中国的社会管理诸多问题中居首的问题是要对我国多质态的社会进行认识、再认识,然后才能在其基础上,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 转引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进行有效的管理或治理,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进而在常态有序的范围内把每个人的价值理念凝聚到社会价值观念上来,真正过好作为人的事实(而并非只是价值)层面的生活。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人是异化于社会管理的。社会管理社会化必将是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情景。
一、何谓多质态社会
所谓"质态",一般是指事物的性质、本质、特质的状态或表现形态。"多质态"一般不同于"等质态"、"同质态",即指事物包含着多性质、多本质、多特质的状态或表现形态。所谓"多质态社会"或"社会多质态",是指某一个特定社会由多种性质、多种本质、多种特质和状态构成的极其复杂的社会有机体。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社会是人们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由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所谓的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构成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社会不是一个固定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而且不断在变化的有机体,社会变化进程及其方向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多质态社会或社会多质态,归根结蒂是由具体人的本质的差异性和具体人居的自然、地理及其历史的差异性决定的。"多质态社会"或"社会多质态"的另一种表达法是"异质态社会"、"异质性社会",关涉到特定社会形态的"社会纯净度"问题。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形态基本思想和理论,我以为所谓多质态社会或社会多质态问题可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上:
其一,整个人类社会的多质态性。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形态及其更替规律的发现,终于揭开了人类历史之谜,实现了人类历史观的伟大变革。然而,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就是:既强调各个民族的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是共同的,又强调各个民族的具体发展道路和模式是千差万别的。其中,前者,强调五种社会形态是一种总的历史趋势、总的历史规律或人类普遍性规律。这可视为一种"共同性的多质态";后者,强调各个民族具体发展道路不是单一的、直线的和绝对的,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会不乏有超常规的历史跨域,也不免有历史性的倒退或退却。这可视为一种"差异性的多质态"。这就要求人们在对待人类社会的多质态问题上,学会处理好客观规律性与历史选择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渐进性与跳跃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其二,西方社会和东方社会的多质态性。如果说整个人类社会多质态性具有抽象性,那么西方社会的多质态性和东方社会的多质态性则具有具象性。一方面,前者的多质态寓于后者的多质态之中,有其共同性和差异性;另一方面,后者的多质态则是前者多质态的具体体现,只是西方社会的多质态与东方社会的多质态也有其共同性和差异性。我国主流的学术、理论研究,注意到了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并不只局限于西方社会,也涵盖包括东方社会在内;注意到了在马克思看来西方社会的"马尔克制度"与东方社会的"亚细亚所有制"在本质上的相通性,并在此后发展进程中表现出的差异性;注意到了马克思对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对于东方社会来说并不具有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的意义,等等。但是,这些研究一般未从多质态社会的视角切入,而且往往出现两极化思维倾向,即: 要么过多强调西方社会,比较忽略东方社会,反之亦然;要么过多强调东、西方社会的共同性,比较忽略东、西方社会的差异性,反之亦然。概言之,这种两极化思维倾向都是在西方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和东方的非资本主义亦即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非此即彼,其实,真实的西方社会不完全是资本主义,真实的东方社会也不完全是非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这就把极其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因而是值得商榷的 。
其三,我国现实社会的多质态性。在人类社会多质态的视阈中,无论是与西方社会的多质态相比还是与东方其他社会的多质态相比,中国社会更具有鲜明的多质态性特质。如果从历时态和共时态同时考究我国的社会,就会发现我国社会呈现着由过去的遗迹、现实的基础和未来的萌芽三种社会质态共存或并存的局面,仿佛人类社会的五种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未来共产主义社会) 的各种质态要素都聚集在我国的现实社会之中,尤其是社会主义质态和资本主义质态共生并存。我曾经将此景比喻为犹如"活的人类历史博物馆"或"大熔炉",因此,"社会纯净度"较低。其中,作为现实基础的社会质态是至关重要的,它既是社会历史质态发展的结果,又是未来社会质态发展的母体。一种社会形态或性质之所以是"这种"社会形态或性质,而不是"那种"社会形态或性质,主要是由它的作为现实基础的社会质态决定的。本文所论及的多质态社会,主要是指作为我国社会现实基础的多质态性,因为它决定和制约着我国目前社会质态的性质和未来社会质态发展的路径和方向。我经过多年的思考和研究,初步提出和论证了"后新民主主义社会"问题,认为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另一种表达法" ,认为需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应该完成而没有完成的历史任务。在我国,理想的合格的社会主义还是尚未实现的未来情景,实现的还不是理想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所以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完善社会主义。如果这方面的认知能够成立,那将既有利于我们防范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理论的教条主义倾向,又有利于我们防范非"资"即"社"或非"社"即"资"的两极思维倾向,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既防止"左"又警惕右,还真实中国社会多质态共时态并存之本来面目。
由此可见,当今中国是建立在多质态的社会现实基础之上的。无论是没有社会主义特质的中国还是没有资本主义特质的中国,都不是现实的真实的中国。现实的中国向何处去,最为关键的问题是是否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导向,这是至关重要并决定一切的。我国的社会管理应从多质态社会这个最基本的"社情"出发。
二、社会管理中的共同性
一般说来,"共同性"是相对于"同一性""统一性"或"一元性"而言的,也有别于"共质性""同质性""雷同性",其对应面概念是"差异性"。社会管理中的共同性是由"社会"所具有的共同性和"管理"所具有的共同性所决定的,可从多视角或多方面来进行审视和分析,本文的视角关注面只是其中之一,侧重于我国多质态社会的差异性管理中的共同性问题。
地球世界的人类社会实质上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社会本是自然的生成物。自然永远是彼岸的,以其规律支配着此岸的社会。无论哪种社会形态、何种社会发展阶段或社会发展层次上,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于是就有生产管理和管理生产、分配管理和管理分配、交换管理和管理分配、消费管理和管理消费等。人类要过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于是就有经济管理和管理经济、政治管理和管理政治、文化管理和管理文化以及社会管理和管理社会。人类及其社会既然是"自然之子",除了自我管理和管理自我以外,还要"管理自然",如人类不在管理自然中求得存续和发展,就会在破坏自然而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可称之为"自然管理"或"彼岸管理") 中自我毁灭,这并非是非此即彼,而是二者必居其一。这便是对所谓"社会管理中的共同性"问题的一种至上性认知。这个层面社会管理的共同性问题,无论是对于人类社会还是对于具体的民族国家社会都是如此。
人类社会的共同命运需要各民族国家来共同担当,形成社会管理中的相对共同性。大体说来,西方社会自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中,普遍奉行古典自由主义的"大社会小政府"的管理理念。到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西方社会又普遍改奉行我称之为的"凯罗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普遍干预。再到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古典自由主义重新崛起,西方社会又普遍奉行社会治理理念,使社会管理更加具有包容性和解释力。相比之下,东方社会承袭"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历史传统,一直奉行"大政府小社会"的管理理念,形成相对集( 极) 权、专制、单向度的社会管理传统。应当指出的是,东西方两种类型社会管理所具有的共同性,是指各自所具有的共同性。东西方社会管理与其说是共同性倒不如说是差异性更为确切,无论哪种类型的社会管理都不可能具有作用于对应面社会管理的"普世价值"。但是,一方面,在全球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使"西方社会管理的东方化",还是使"东方社会管理的西方化",都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普遍交往、学习、借鉴中,东西方的社会管理更趋"相互嵌入"的态势。以我所见,这种相互嵌入态势也是一种社会管理中的共同性,并且,这种"嵌入性共同性"往往既不是非此即彼,又不是二者必居其一,而是亦此亦彼。
我国的社会管理是属于东方社会管理类型中的一种。对于人类社会管理、西方社会管理和东方社会管理来说,我国的社会管理更具个性或差异性特色。然而,从全国一盘棋的全局观点来看,我国多质态的社会管理必须在其内容上呈现出一般性、共同性特色,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选择,还是未来的选择与定向。其共同性表征在多方面,我认为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我国多质态社会管理中必须坚持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的共同性。新中国建国初期,毛泽东就高瞻远瞩地指出: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当今中国社会客观存在着多元政治主体、多元思想理论并存局面。在我国多质态的社会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正确、科学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及其最新发展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统一、正确、科学的指导。其次,我国多质态社会管理中必须坚持核心价值和思想路线的共同性。其中,关于核心价值,新中国建国初期,还是毛泽东高瞻远瞩地指出: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我以为这是中华民族忧患意识在现当代的凝结,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的最初表达。社会主义救中国具体表现在三种时态: 过去,赢得民族独立、国家政权和统一,建立新中国,依靠点之一是社会主义; 现在,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统一,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的也是社会主义; 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现代化,对人类做出更大贡献,依靠的依然是社会主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这既是坚持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的共同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以社会主义为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关于思想路线。所谓"思想路线"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早在1941 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就对"实事求是"的内涵作了科学的解释,后来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最初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这一思想路线,并载入党章。在多质态社会管理中坚持从我国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区域的社会实际出发,避免社会管理过程中的简单模仿或雷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