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习马会”与两岸关系的未来

作者:郑永年发布日期:2015-11-13

「郑永年:“习马会”与两岸关系的未来」正文

习(近平)马(英九)会在新加坡成功落幕。尽管双方并没有签署任何协议或协定,但见面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政治突破。从长远来看,这次见面不仅仅是两岸关系的一个里程碑,而且如果两个领导之间所达成的共识逐步得到实现,更会是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简单地说,习马会既是对两岸现状的界定和肯定,更是指明了两岸关系未来的方向和道路。

就两岸关系来说,习马会把两岸关系从民间交流提升到最高领导层的交流。在江泽民时期,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的汪(道涵)辜(振甫)会谈尽管背后有两岸政府在推动,但毕竟只是民间层面的交流。到了胡锦涛时期,双方又开启了党际领导交流,胡锦涛邀请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中国大陆。现在到了习近平时代,两岸开启了最高领导人的交流。尽管这一步是前两步的必然结果,但这是跨越式的一步。党际交流只限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间,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跟不愿放弃台独立场的民进党进行交流,尽管并没有排除民进党人以个人身份访问大陆。两岸最高领导人的会面更为未来开启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未来不管台湾哪一党执政,只要坚守“九二共识”这一最低限度,就有可能使这个机制常态化。

这次习马会首要的目标并非是很多台湾和西方媒体所说的要去影响台湾即将进行的选举。即使这次会面在客观上可能会对选举产生一些影响,但影响选举根本不是会面的动机和目标。尽管大陆希望能够恪守“九二共识”的国民党执政,但很多年的经验表明,台湾内部政治的变迁并非大陆所能掌控的。实际上,大陆早就接受了陈水扁时代的经验教训,放弃了影响台湾选举的任何努力。大陆现在所关心的是两岸能够在“九二共识”政治基础上的两岸和平、稳定和发展。

通观习马会,双方意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寻找新共识。“九二共识”是迄今为止两岸所取得的和平、稳定和发展的政治基础。但是并没有任何理由把“九二共识”视为当然。事实是“九二共识”经常被台湾岛内政治力量所挑战。陈水扁执政期间就挑战了“九二共识”,实行激进的台独政策,结果不仅造成两岸关系高度紧张,更造成区域局势的高度紧张。2008年国民党执政以来两岸关系维持在和平、稳定和发展的局面,这和马英九政府恪守“九二共识”密切相关。确切地说,“九二共识”是这些年来两岸方方面面具有实质性发展的前提条件。

习马会在巩固“九二共识”方面不遗余力。这显然是对目前台湾局势的担忧。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蔡英文一方面不承认“九二共识”,但同时又表示要维护两岸现状。如果是选举语言,还可以理解;但如果蔡英文真的这么认为,也真的这么去做,那么如果其当选,势必带来两岸关系的再次动荡。

两岸唯一不变的现状

两岸的现状是什么?如果用马英九的话来说,就是两岸之间的“不独”“不统”“不武”。人们可以把此现状称为两岸“政治现状”。而维持这个“政治现状”的前提就是承认“九二共识”。如果没有这个承认,这个现状也就不再存在。显然,蔡英文并没有正视和回答这个问题。真实的情况是,除了这个“政治现状”外,两岸是没有什么现状的。经济、社会、宗教、文化、人员来往等等各个方面日新月异,一直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并且,所有这些变化都是有利于两岸统合的。

就拿经济来说,人们不难看出三个阶段。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中国大陆刚刚改革开放不久,大陆明显依赖台湾多一些,因为那个时候的中国缺少资金和技术。不可否认,台商在这个时代为大陆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为大陆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到了90年代中期之后,两岸经济就进入互相依赖状态,就是双方各有所需。但是到了今天,台湾经济已经高度依赖大陆,并且是结构性的依赖。台湾领导人也是意识到这种高度依赖的政治和社会影响的,但又能怎样呢?李登辉执政的时候,台湾提出“南下政策”,希望台湾资本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来,以减少对大陆经济的依附。不过,这个政策显然是失败的。近年来,台商也被鼓励去其他国家例如印度等投资,但也没什么效果。这就说明台湾政府对台湾资本的流向并没有掌控力。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