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玲:一场提问引发的争议」正文
中央电视台记者芮成钢先生提问美国总统奥巴马,引发不少争议。大多是将焦点集中在该记者是否抢了韩国记者的提问权,代表亚洲是否恰当云云。
对此,作为一个十年资历的媒体人我的看法是,在基于人道、礼节乃至国际惯例等前提下,于国际大型会议场合,一个记者“不择手段”争取提问机会以求表现,并且获知想要采访的内容,这是可以接受的。
新闻现场如战场,如果都要保持谦谦君子或谦谦淑女的态度,恐怕很难采到好新闻。就我个人来说,我曾经在两会上与大陆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先生遭遇,他或许为了回避问题,不断问我以前是否见过?为何脸熟?当时我非常简洁明快地告诉他,都没有,请快回答我的问题。就礼节而言,我的催促确实不够“温良恭俭让”,但面对受访者可能的迂回,记者有时不得不“粗鲁“一些,因为新闻工作应以“事实呈现”为第一要务。当然粗鲁必须是在万不得已的状况下,至于该名记者当时的状况是否属于“万不得已”,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一套标准,在此我也不随意定义。
不过可以明确的一点,只要不涉及残忍、隐私、或刻意的粗鲁、冒犯,适当的粗鲁以取得新闻,这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对以上结论没有疑义,接着要进入第二个环节,该记者提问的开场,强调自己代表亚洲是否恰当。
这个问题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来探讨。
首先,我个人认为,该记者并未确知韩国记者是否真的没有问题提问就强调自己代表亚洲诸国,在这一点上是有欠周全的,当然就视频上来看,他的确是补问了在场韩国媒体是否有问题要发问。因此也算是亡羊补牢了。不过,奥巴马先生并没有明确的表示一定不让他发问,仅仅强调是想要确保韩国媒体的发问权利,在这个部分,该记者没有给予奥巴马先生充裕的空间去确认,这一点是显得该记者过于急躁。不过也不算太大的缺失。
然而,中国的中央电视台记者是否能代表亚洲诸国媒体提问,这一点却是有待商榷。
在视频中,该记者已经说了自己的国家也是会员国之一(按照提问内容表述),因此如果该记者将提问开场改为:“如果韩国媒体没有问题发问,身为会员国之一的中国媒体,我希望将此提问权利保留给我”,如果是这样开场,我认为会比较思虑周密且贴心可爱,也不至于引发后续这么多争议。
然而这些都只是小瑕疵。我真正在意的是更深层次的困惑。
那就是,中国是否可以代表亚洲?虽说就提问内容而言,质疑美国量化的货币宽松政策,确实对亚洲诸国都有影响,不过这样的代表亚洲在国际场合上是否恰当,却是十分需要斟酌的。
熟悉国际关系与局势者恐怕都很清楚,中国的人口之众、幅员之辽阔,往往在无形中成为世界各国所疑虑的,在现今亚洲区域严重失衡的状态下,东北亚诸国:韩国、日本对中国是有戒备之心的,在美国的货币政策面前,原本中国与韩国、日本有着相当的利害伙伴关系,但任谁都会担心,联络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之后,所要面临的“烂摊子”。因此,当该名记者以十分自信的口吻提出“我代表亚洲”时,言者或许无心,但难保听者肯定无意,这无异是将原本有可能与中国站在同一阵营的亚洲诸国,无形中给推往美国或是至少不愿支持中国的立场上,那么这个看起来让中国人相当兴奋的提问,却反而造成中国在世界经济问题上的困境。
或许我只是多虑,不过,在这种世界瞩目的国际场合,一个记者的提问不只是关乎个人乃至其所在电视台的面子,更多必须思考与体谅到国家的整体利益,在力求新闻报导与个人成就、表现之际,如何能够适当提问让更多旁观者感受到中国的友好与替有着共同经济利益的诸国思考,恐怕更是一名记者替他的国家进行良好媒体外交的重要机会与场域。
我记得,几十年前,美国将中南美洲视为自己禁脔,经常代表“美洲”来巩固自己利益,牺牲他人,如今美国饱受苦果。所有反美主要势力,中南美洲从未缺席,今天该记者面对美国总统,犯下与当年美国同样的错误,不知又有多少国内的有识之士,深感忧虑。
真正的爱国并不在于一时之勇,未经思考的激昂有时只是让从事外交工作的相关单位要花更多的时间与金钱,去弭平那仅仅几十秒钟所造成的无形伤害。
20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