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斌:伏羲与炎黄共为中华人文始祖

作者:张新斌发布日期:2016-06-13

「张新斌:伏羲与炎黄共为中华人文始祖」正文

共尊炎帝与黄帝为中华人文始祖,最少开始于司马迁撰著《史记•五帝本纪》的汉代,也就是在与此基本同时的《汉书•古今人表》中,在依据古帝所作贡献并确定这些古帝的等级时,将伏羲、炎帝与黄帝,共列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上上圣人”,而且伏羲为“上上圣人”之首。由此我们在追溯中国历史长河的源头时,在讨论海内外华人所维系的中华人文始祖为标志的中华文化源头的奠基者时,我们认为无论从历史的真实性,还是从历史的传承性而言,应该旗帜鲜明地将伏羲与炎黄共尊为中华人文始祖,以形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原点方面的一种科学的共识,并避免某种混乱。

人文始祖最核心的是文化的发明与创造,在人类的初始阶段,“上上圣人”之所以可以列位在最高等级的9等之列,其核心是他们成为了中华文化源头象征性的符号。

(一)文献记载的黄帝及其族群的贡献

1、经济文化方面

黄帝在经济文化方面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管子•轻重戊》:“黄帝作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兹月胃之病。”《太平御览》卷七九引《管子》:“黄帝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肠胃之病。”反映了黄帝发明了火和熟食,并因此使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了更多的保障。《太平御览》卷八五引《周礼》:“黄帝始蒸谷为饭。”该书卷七五七引《古史考》,“黄帝始造釜甑,《云笈七签》卷一百引《轩辕本纪》:“(黄)帝作灶。”可见,由火、到熟食,到熟食用的灶,到盛放食物的器具釜甑,所有这些发明,似乎都与黄帝有关。《太平御览》卷七七二引《释名》黄帝造车,故号轩辕氏。”《世本•作篇》:“黄帝作旃。黄帝作冕毓。黄帝造火食。黄帝见百物始穿井。”无论车、衣、帽、井,这些与生活最有关系的发明也与黄帝直接有关。

还有一些文化上的贡献是属于以黄帝为代表的那个族群的。《吕氏春秋•勿躬》则有一个更为综合的说法“大桡作甲子,黔如作虏首,容成作历,羲和作占日,尚益作占月,后益作占岁,胡曹作衣,夷羿作弓,祝融作市,仪狄作酒,高元作室,虞作舟,伯益作井,赤冀作臼,乘雅作驾,寒哀作御,王冰作服牛,史皇作图,巫彭作医,巫咸作筮,此二十官,圣人之所以治天下也。”《世本•作篇》:“黄帝使羲和作占日,常仪作占月,臾区占星气,伦造律吕,大桡作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作调历,沮涌、仓颉作书。”在《世本》一书中也提到“雍父作臼”、“雍父作杵”、“挥作弓”、“垂作耒耜”、“垂作耨”、“伯余作衣裳”、“史皇作图”等,反映了黄帝时代是个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能人辈出的时代,黄帝族群在文化上的贡献,奠定了黄帝在中国文化初创时的地位。

2、政治军事方面

黄帝在文化上的创造具有更多的政治上的含义。如《世本•作篇》:“黄帝作宝鼎三。”《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下。”《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孙氏瑞应图》则称“宝鼎,金铜之精,知吉凶存亡,不爨自沸,不炊自熟,不汲自满,不举自藏,不迁自行。”宝鼎,一方面反映了青铜铸造的技术,另一方面关键是权力的象征。《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修德振兵,……官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这显示了早期政治体制的初步建立。黄帝最大的功绩是以武力为主要手段而征服天下。《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又,“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黄帝不但与炎帝战于阪泉,也和蚩尤战于浊鹿,如果说黄帝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融合,那么这种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军事与武力的手段来实现的。

黄帝时代有关许多与政治文明相关的发明与创造。如《国语•鲁语》:“黄帝能命百物,以明民共财。”《世本》:“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桡作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综此六术。”《白虎通•号篇》:“黄帝始作制度,得其中和,万世常存,故称黄帝也。”《世本》:“(黄帝臣)雍父作舂、杵臼。胲用服牛,相土作乘马。共鼓、货狄作舟。挥作弓。夷矣作矢。”以此可以反映,黄帝族群的伟大贡献。

(二)文献记载的炎帝及其族群的贡献

炎帝是比黄帝时代更早的氏族集团,但在这个并不限于一代的族群中的最后的一代,便有了炎黄之间的由武力而决定的最后的更替。但是炎帝的贡献则更多地表现在农业及其相关领域。

《庄子•盗跖篇》则反映了炎帝神农氏时的情况:“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糜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而炎帝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农业,《淮南子•修务训》:“神农乃使教民播种五谷。”《吕氏春秋•爰类》:“(神农)身亲耕,妻亲织,所以见致民利也。”《淮南子•原道训》:“神农之播谷也,因苗以为教。”《商君书•画策》:“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管子•形势》:“神农教耕五谷,以致民利。”与农业相关的便是农业工具耒、耜的发明,如《易•系辞》:“包牺氏没,神农氏作。靳木为耒,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绎史》卷四引《周书》:“神农之时,天雨栗,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为耒耜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炎帝族群与农业及工具也有较大关系,《路史•后纪三》:“(神农)乃命赤冀创救铁为杵臼,作耨钱钅专井灶以济万民。”

与农业发明相关的便是中草药的发明。《史记•补三皇本纪》:“于是作蜡祭,以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世本•作篇》:“神农和药济人。”《淮南子•修务训》:“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群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尝百草而辨百药,在冒着较大风险的情况下发现了中草药。《太平御览》卷七二一引《帝王世纪》:“(炎帝)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之命,百姓日用而不知,著《本草》四卷。”《搜神记》卷一,“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广博物志》卷二十二引《物原》:“神农始究息脉,辨药性,制针灸,作巫方。”则中药、针灸等中医药的起源与炎帝关系密切。

此外,还有琴瑟等类的发明与炎帝有关。《淮南子•泰族篇》:“神农之初作琴也,以归神,及其淫也,反其天心。”《世本•作篇》:“神农作琴。神农作瑟。”又,“神农作琴。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又,“昔者神农造琴以定神,禁淫僻,去邪欲,反其天真。”《世本•帝系篇》:“神农乐曰扶持。”《说文解字》十二下:“琴,禁也,神农作所。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广雅•释乐》:“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路史•后纪三》:“(神农)乃命邢天作《扶犁》之乐,制《丰年》之咏;以荐厘来,是曰《下谍》。“实际上,这些发明产生于炎帝族群。如炎帝时代的一代古帝为朱襄氏,《辞源》引《吕氏春秋》高诱注:“朱襄氏,古天子,炎帝的别号。”《吕氏春秋•古乐》:“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淮南子•道应篇》:“昔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说文解字》十二上,“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世本•作篇》:“宿沙作煮盐。”《山堂肆考》羽集卷二“煮海”条:“宿沙氏始以海水煮乳煎成盐,其色有青、红、白、黑、紫五样。”以上只是关于炎帝族群的部分文化创造,从史料的描述来看,炎帝与黄帝不但在文化创造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而且在所处时代的特点上有着更多的差异。

(三)文献记载的伏羲及其族群的贡献

伏羲氏,又作炮牺氏、庖牺氏、包牺氏、宓羲氏等。伏羲氏与炎黄二帝,不仅在时代的发展阶段上有所区别,但其贡献所涉及的宽泛度并不亚于炎黄二帝。

关于伏羲之时,《论衡•齐世篇》:“宓牺之前,人民至质朴,卧者居居,坐者于于,群居聚处,知其母不识其父。至宓牺时,人民颇文,知欲诈愚,勇欲恐怯,强欲凌弱,众欲暴寡,故宓牺作人封以治之。”这里所描述的社会与炎黄时代显有不同。《周易•系辞下传》:“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网而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伏羲作八卦,是他在文化上的最重要的贡献,因此在文献中多有记载,如《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上古伏羲时,龙马负图出于河,其图之数,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则之,以画八卦。”《太平御览》卷九引王子年《拾遗记》:“伏羲作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北堂书钞》卷一五三引《尸子》:“伏羲始画八卦,别八节,而化天下。”《礼记•礼运篇》孔颖达疏:“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遂法之,画八卦。”所谓“河图洛书”,以及八卦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之先河,这一点从整个的文化长河而言,应该是文化的原点。

除此之外,伏羲的贡献体现的是伏羲族群的成就。如结网,《抱朴子•对俗》:“太昊师蜘蛛而结网。”《古史考》:“伏羲氏作网。”《世本•作篇》:“句芒作罗。”“芒作网。”发明蚕丝,《路史•后纪》罗苹注引《白氏六帖》:“伏羲作布。”《广博物志》卷五十引《皇图要览》:“伏羲化蚕。西陵氏养蚕。”教民狩猎,《太平御览》卷八三二引《尸子》:“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钻木取火,《绎史》卷三引《河图挺慵佐》:“伏羲禅于伯牛,钻木作火。”发明琴瑟,《世本•作篇》:“伏羲作瑟,伏羲作琴。”《广雅•释乐》:“伏羲氏瑟长七尺二寸,上有二十七弦。”嫁娶之礼,《世本•作篇》:“伏羲制以俪皮嫁娶之礼。”《路史•后纪一》罗苹注引《古史考》:“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而与文化有关的贡献还有,《天中记》卷四十引《古史考》:“庖牺氏作始有筮。”《天中记》卷四十引郑鲂《禹穴碑》:“伏羲得神著而定皇策。”《广博物志》卷四引《物原》:“伏羲初置元曰。”《古微书》卷十二引《春秋内事》:“至伏羲乃有消息祸福,以制吉凶,始合之以为元。”以上筮术、皇策、置元日、制吉凶等均反映了文化初创时期的成就。

后世对伏羲的贡献的总结是越发全面。如《史记•补三皇本纪》:“(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帝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有龙瑞,以龙纪宫,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木德王,注春令。故《易》称帝出乎震,《月令》:‘孟春,其地大谧’是也。”《史纲评要•太昊伏羲》:“则将其贡献归并为以木德继天而王故姓风;太昊始作网罟以佃以渔;养六畜以充庖厨;始作八卦,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