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试析社会分层的十种标准

作者:发布日期:2007-05-04

「李强:试析社会分层的十种标准」正文

内容提要:社会分层有多种标准,不同的理论家之所以采用不同的标准常常是为了实现他们的不同目标,而我们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和谐社会。从社会分层理论的角度看,我们也需要探索适合“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分层标准。本文分析了区分社会地位差异的十种资源,即生产资料资源、财产或收入资源、市场资源,职业或就业资源,政治权力资源,文化资源,社会关系资源,主观声望资源,公民权利资源,以及人力资源,还分析了这十种资源的社会分层与和谐社会战略的关系。

关键词:社会分层 分层标准 和谐社会

社会分层理论研究的是人们的利益差别、地位差别和不均等、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利益、地位的差别和不均等是一种客观事实,对于它可以有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分层理论家也有着不同的研究视角,比如考察收入差别、职业差别以及财产、权力、声望、教育等方面的差别,由此便形成了社会分层的多种标准。而不同的理论家在采用某种视角、采用某种分层标准的时候,总是与一定的研究目的相联系的。换言之,不同的理论家之所以采用不同的标准常常是为了实现他们的不同目标。

从宏观上看,社会分层、阶级分层标准的目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旨在发动和组织社会运动、阶级斗争,它更强调社会不平等对立与冲突的一面。依此目的,社会分层、阶级划分的标准必须十分严格,各阶层、群体、阶级之间应有本质区别并需要揭示冲突的内在根本原因。另一类则旨在调和各利益群体或阶级,依此目的划分的阶层、阶级的标准则可以较为宽泛。各群体、阶层、阶级的区分多是非本质的。

对于上述第一类视角的持有者,著名社会分层理论家伦斯基称之为“激进主义者”,对于第二类,则称之为“保守主义者”。伦斯基指出,激进主义者的信念是认为现存分配制度基本上是不合理的,而保守主义者的信念则是认为现存分配制度基本上是合理的。从分层标准的差异看,第一类常常采用从性质上区分阶级的方法,而第二类常常采用从数量上区分阶级的方法。伦斯基总结了“激进主义者”与“保守主义者”观点有八方面的不同,即对于人性、对于社会性质、对于强制在不平等中的作用、对于冲突、对于获得权力与特权的手段、对于不平等的是否可以避免、对于国家和法律的性质、以及对于阶级看法的不同。他还认为,“激进主义者”与“保守主义者”的观点是可以综合的,韦伯、戴维斯、帕森斯、达兰多夫、索罗金、帕累托、奥索夫斯基等,都为综合作出了贡献。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是社会科学的两大主要探讨方式,这两种观点都有正确的方面,但也都有缺点,因为它们在强调现实的某些方面时,都忽视了其他的方面,而“人类社会比这两个理论体系中的任何一个所承认的都更为复杂得多。”所以,伦斯基认为对于两种观点进行综合是必须的。①

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的目的是要组织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于是,很自然地采用了具有激烈冲突涵义的阶级、分层标准,并将它作为发动和组织群众的一件锐利武器。而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和国家的主要目标是调整和协调社会各阶层、各阶级、各群体的利益关系以实现社会整合。然而,在1979年以前的一段时间里,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不适当地夸大了这一武器的作用,曾经伤害了广大民众的利益,这是一个重大的教训。2004-2005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既是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半个多世纪以来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对于发展目标和建设手段的重要调整。而为了实现和谐社会,从社会分层理论的角度看,我们也需要探索适合“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社会分层理论工具。

为此,笔者将剖析一下各种各样的区分社会地位、利益差别、阶级阶层差别的标准和方法;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什么是与“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相适应的社会分层理论、方法。

社会分层本质上讲的是社会资源在各群体中是如何分布的,因此,资源的类型和占有水平也就常常成为划分阶层、社会地位的标准。而“社会资源”的内容是很广泛的,那么,可以用来分层的资源主要有多少种类呢?比较而言,以下十种资源最为重要,即生产资料资源、财产或收入资源、市场资源(以上三种属于经济资源),职业或就业资源,政治权力资源,文化资源,社会关系资源,主观声望资源,公民权利资源,以及人力资源。格鲁斯基(David B.Grusky )曾提出七种资源的区分,笔者的分类也吸收了他的思想。②

经济资源毫无疑问地在社会分层中居于首当其冲的重要位置,我们知道,经济资源具有本原的特性,经济资源分配的差异会导致其他多方面资源配置的差异,而经济资源的内容又比较广泛,所以,以下第一到第三种分析经济资源,第四种以后分别分析其他七种资源,总共是十个方面。

第一,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或剥削与被剥削划分社会阶层。虽然多数的社会分层理论家都非常重视经济资源在分层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他们所注重的经济资源的内容有很大的不同,由于这种内容的不同,导致了分层的目的和目标的重要差异。

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或剥削与被剥削划分社会阶层是一种冲突色彩最为浓厚的分层理论和方法,提出这一思想的首推马克思。马克思不愧为阶级分层理论的大师,他揭示了阶级分层的根本属性。他认为社会对立、阶级对立的实质是生产付出与占有剩余价值、剩余劳动的问题。而为什么有的人成为剩余价值的付出者,有的人成为剩余价值的占有者,关键在于所有权,比如土地、农场、企业、公司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此种理论的意义在于它可以解释各冲突群体、各阶级之间的斗争。还有一些分层理论的大师也是持此种观点的,比如传统马克思主义者美国的米尔斯(C.W.Mills )、布雷弗曼(Harry Braverman )等,以及新马克思主义大师、威斯康星大学教授赖特(Erik Olin Wright)等。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运用此种标准有助于揭示社会分层现象的本质,由此可以对中国体制改革中的阶级分层的长远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有助于对阶级对立将产生的社会后果做出政策性修正。但是,此类标准具有明显的冲突色彩,如果在传媒上广为宣传显然容易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二,按照收入划分社会分层群体。按照此种标准,低收入者构成社会下层或弱势群体,中等收入者是中间层或中产阶级,高收入者是社会上层,此种分层虽然理论基础并不强却被人们广泛采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平均主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出现了社会分化、利益差别,很大程度上是反映在收入方面。收入分层比较容易操作,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目前国家统计局每年都公布按照收入划分的各阶层收入户的情况。

在社会分层中,按照收入划分社会群体也比较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只是陈述社会事实,并不包含明显的褒贬含义,使用此种划分标准不会引起人们的反感。正因为如此,在中央的一些文件中,目前也较多地采用此种分层方法。比如,中央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和2006年3月十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就使用了“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这样的说法。

第三,按照市场地位划分阶层。这是韦伯的观点。所谓市场地位指人的生存机会或控制商品与劳务等的能力,即人们在市场中可以得到的或交换到的经济资源。它比按收入划分阶层更前进了一步,因为有些人的分层地位高或低并不来自收入而是来自占有其他经济资源,比如占有财产、占有某种商品、占有某种信息、占有某种机会、占有某种市场能力等。此种标准综合了一个人多方面的生活机会和生活状况,反映了人的实际生活地位。虽然它与传统的从生产关系上划分阶层并不一致,但它也是不可忽视的。生产关系标准注重的是内在本质,市场关系则反映的是外在表现。本质固然重要,外在表现也不可缺少,两者合一才是社会分层的事实。运用此种标准有助于区分社会上因交换关系形成的不同利益集团,比如房主与房客、销售者与消费者、债权人与债务人等等。

第四,根据职业划分社会阶层。从职业角度解释社会分层的当首推社会学大师杜尔克姆,他从社会分工角度辩解了社会分层的必要性,剖析了职业地位高低的原因。美国社会学家彼得。布劳和奥蒂斯。邓肯在他们有重要影响的专著《美国职业结构》一书中,提出了以职业地位为基础的阶级分层模式。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阶层的变化速度太快,人们是否属于某一集团已无意义,惟一可以作为分层标准的只有职业。他们说:“阶级虽然可以根据经济资源与利益来定义,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决定这些的首要因素是其职业地位”,“马克思曾经用雇佣与被雇佣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然而,这一标准已不再适用了,因为在今天大公司掌权的经理本人也成了公司的雇员。在当代社会中,如果阶级指的是人们所占据的经济角色以及他们对企业经营发挥的作用,那么,这些更精确地反映在他们的特定职业上而非雇佣地位上……。虽然职业并非包含了阶级概念的一切方面,但它是阶级的最好的单独指标。”③

此外,根据职业划分社会阶层的社会学家还有很多,比如后工业社会理论的先驱丹尼尔。贝尔认为,在工业社会的发达阶段,诸如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才将成为新的统治阶级。因为,他们在分工中的特殊地位使他们垄断了科学知识,而科学知识使他们能够控制发达工业社会的主要机构。“在未来的科学城里,已经展现出三个阶级:有创造性的杰出科学家和高层专业管理人员;工程师和具有教授地位的中产阶级;以及由技术员、低级教职员和教育助理人员组成的无产阶级。”④再者,新韦伯主义者戈德索普(John Goldthorpe )也属于按职业分层的理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学艺教授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一书提出的当代中国社会“十大阶层”,也是以职业分层为基础的。

根据职业划分社会阶层可以看作是上述伦斯基所说的“保守主义者”的一种战略,因为它在揭示人们多层次的社会差别的同时,却使人与人的关系不具有冲突色彩。从职业分工体系出发,也可以对社会分层作出合理解释,即人们地位的不同,是因为分工的不同,因而具备不同专业知识、不同技术水平的人去从事不同的工作,处在不同的职业位置上就是合理的。

第五,根据政治权力划分阶层。在韦伯的三元分层理论中,政治权力是重要的一元,所以韦伯可以被看作是政治权力分层的较早提出者。其他的社会分层理论家,比如,达兰多夫、普兰查斯(Nicos Poulantzas)等也都尝试按照政治权力分层。此种理论具有较强的冲突色彩。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有突出特征的官僚等级社会,迄今为止,权力之大小、高低依然是社会差别的重要标志,权力资源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常常超过了财产、收入。因此,根据权力之大小划分不同阶层,确实可以反映社会利益群体的重大差异和对立。当然,应用此种标准必须小心,要避免因为此种划分而产生的集团对立情绪。

第六,按照文化资源区分阶层。如果就文化分层理论溯源的话,凡勃伦(ThorsteinVenblen )于1899年发表的《有闲阶级论》一书可以看作是开山作品之一。该书研究了闲暇生活、服装、古代遗风、宗教信仰、高级学识等文化现象与金钱和阶级之间的关系。⑤文化分层理论的另一位突出代表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PierreBourdieu),他在《区隔》一书中研究了不同阶层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探讨了阶级文化与“惯习”的关系。此外,迪马吉欧(Paul DiMaggio )等也是研究文化分层的重要理论家。其实,对于中国社会来说,文化分层有着久远的历史。比如,从语言文字上看,古代上流社会、士绅阶级书写和使用的是文言文,而普通老百姓使用的是白话文,所以,语言上已经形成了两个世界。对于文化差异表现出的阶级差异,鲁迅小说《孔乙己》中也有记录,到鲁镇酒店来喝酒的穿长衫的和穿“短衣帮”的就代表了服饰不同的两个阶级。孔乙己本属于穿长衫的阶级,但是却落魄到“穷人”的队伍中来,尽管他还保留着士绅阶级的文化特征。所以,经济分层、阶级分层与文化分层并不总是有一种固定的搭配,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按照常规运作的稳定的社会状态下,富人阶级会形成“贵族文化”、绅士文化,穷人阶级形成“短衣帮”的文化,文化分层对于经济分层、阶级分层起到了固化的重要作用。但是,在社会发生巨变时期,文化分层与经济分层常常会错位的。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处于巨变时期,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