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钧:澄清对市场“决定性作用”的误解

作者:胡钧发布日期:2014-07-31

「胡钧:澄清对市场“决定性作用”的误解」正文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这里全面地指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质和内容,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含两个不同方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把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大程度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具体体现在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的结合关系上。由于社会制度不同,政府性质、作用不同,市场的地位、市场主体的构成不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就不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不再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为资本家企业主追逐利润服务,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央政府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全体社会成员整体利益的代表,它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能是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他们的全面发展,为了满足其所必需的国民经济的全面高速可持续的发展。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决定的政府性质和市场主体构成的差别,决定着不同社会中政府与市场二者的地位和关系不同。

很明显,不存在抽象的、一般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下有不同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当然,从经济运行角度看,政府对市场的作用也有共同的方面,譬如通过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加强市场监管、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等;但从本质上看,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央政府具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所没有的、由社会主义制度所赋予的更多方面的特有的作用和职能,这主要包括制定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并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市场实现政府的发展战略目标。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没有整个国民经济战略目标的制定,那是由自发的市场主体的竞争所决定,政府在经济发展上只起辅助性作用,其任务是弥补市场失灵、创建正常的市场竞争环境,以保证各个私人市场主体盈利目标的实现。

所以,从研究方法上说,应避免抽象地探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应从现实的社会经济制度出发,弄清该社会制度的所有制关系和它的生产的根本目的,以及由此了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机构与市场经济各自的本质和特征。

 


 

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位作用。这里所说的“决定性作用",其内容就是指市场主体是其企业生产经营方向的决定者,他只是根据商品的市场价格影响的盈利水平决定把资本投向哪里、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果市场主体不能决定资源配置方向,就意味着不允许市场主体根据市场状况自主决策、独立经营,那就不成其为市场经济,所以习近平同志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中指出: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决定》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必然选择,那就必须遵循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样一条规律,很好地利用这个规律;否则就不能更好地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不利于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稳定快速发展。

当然,我们只知道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对全面理解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说是不够的;特别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产生和发挥作用的,而且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商品生产才表现为标准的、占统治地位的性质,因而市场机制才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所以,市场经济一般本身自然地带有资本主义私有制关系的烙印。因此,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时,应避免把这个规律绝对化、一般化,它不可能简单地套用到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身上。

习近平同志正是针对这种情况,在确定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的同时强调指出"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仍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这就告诉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发挥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作用。这个界限在《决定》中表述得很清楚,这就是在确定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时,必须同时强调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带根本性的特征,这是由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决定的。

有的人讳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他们只讲"先发市场经济国家"与"后发市场经济国家",把市场经济从而把政府与市场关系视为抽象的、中性的,似乎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会有同一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模式。这种意识阻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与市场关系做出有创新性科学判断。世界知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最近在接受《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访问时说,政府与市场"二者间需要一个平衡,但这种平衡在各个国家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又各不相同,因此这个问题还没有统一的结论","政府如何作为会"因国家而异"。

为了更加明确地阐明这一点,习近平同志在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行的集体学习会上再次强调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我国,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是政府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和发展我们的政治优势,以我们的政治优势来引领和推进改革,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发展。"

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本家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企业经营的自主决策权。资产阶级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打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革命旗帜,这里的"自由、平等"口号下的实际内容,就是指自由投资、自由决策。在私人企业主看来,这是他们存在的生命线,任何外部的干预都被看做是对其自主决策权的侵犯。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意识"责骂对社会生产过程的任何有意识的社会监督和调节,把这些说成是侵犯资本家个人的不可侵犯的财产权、自由和自决的‘独创性"',斥责"这种组织将把整个社会转化为一座工厂"。在私有企业主看来,自主决策是最基本的人权,政府是外部力量,政府干预妨害他盈利目标的实现。作为资本的人格化,绝对排斥政府干预是由资本本性决定的。

社会主义制度则不同,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要"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和"党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这首先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不像资本主义制度那样,是在人们追逐私利的竞争中自发地产生和发展的,小商品生产者间的自发竞争每日每时产生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和它的生产力也是在中自发竞争中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制度则根本不同,它不能也不是工人阶级在争取经济利益的斗争中自发地产生,而只能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和本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自觉地建立和发展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和人民政权的领导和组织,是社会主义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也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党和人民政权自觉地有意识地组织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决定性意义,这既是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化大生产、大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以上分析表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制度中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说,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课题。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关键在于弄清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中科学定位。习近平同志在《说明》中指出,对政府与市场二者作用的科学定位,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可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充分地发挥市场机制的正面作用,调动市场主体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经济活力,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习近平同志在《说明》中指出,党从十四大以来对政府与市场关系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其内容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政府与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这两个方面的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职能的厘清问题。从深层理论上说,马克思关于市场经济一般与它所依附的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关系,是认识这一问题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不是能够独立存在经济制度,它总是隶属于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为实现该生产方式的生产目的服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根本目的不是价值一般,而是剩余价值,价值规律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服务,在这里市场交换不能按商品的价值交换,必须遵循利润率平均化规律按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决定的生产价格交换。所以马克思严厉批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资本主义经济等同于一般市场经济的辩护论观点,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交换关系只是"属于流通过程的一种表面现象飞是"质的形式化",是"资本关系的假象"。

根据马克思的上述理论,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市场经济同样也只能是从属于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为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服务的。市场经济这种从属地位从世界上出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开始,直到今天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都是自觉不自觉地依据这一理论行事的。在苏联,斯大林总结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商品关系不是社会主义本质关系,这里的产品只是采取了商品的"外壳",它只是被社会主义政府利用来发展生产推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东同样支持商品关系是"工具"的观点,并指出,"现在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法则,作为有用的工具,为社会主义服务"。邓小平在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这一创见时,更进一步确定市场经济只是"手段”、"方法",指出搞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这当做方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这一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制定具体措施的根本指导思想。此后党中央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在贯彻这一指导思想过程中取得不断发展。这表现在在市场经济知识社会主义利用来发展生产力"方法"的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党和政府"驾驭"市场的观点。胡锦涛同志在2004年12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时讲"全党同志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长了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领。"这次在党的十八大上,习近平同志在《说明》中指出,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