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定创:中国股市:美丽谎言掩盖下的恶性肿瘤

作者:蔡定创发布日期:2012-04-09

「蔡定创:中国股市:美丽谎言掩盖下的恶性肿瘤」正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内需驱动转型,这是需要一系列掌握了事物发展规律并能动地运用它的政策变革才能实现的。如果损害内需增长的根本因素不消除,无任怎样地喊,都是不能实现的。今年来,为转变发展方式,将年增长率调低为7.5%。3月份前后,又连发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与医改的两个文件。由此可见,上上下下对改革不可谓不重视不期待,对扩内需转变发展方式不可谓不不下决心。但是,实际工作中如果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仅不能实现内需驱动转型,甚至南辕北辙也不过分。

当前到底有那些根本性的因素在阻碍我国经济内需转型?固然,实际影响我国内需驱动转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一次分配因素,也有社会二次分配因素,还有利益后门分配、腐败等因素。这些方面也都得到部份的重视,但却也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因素。

但是,人们往往忽视股市这个最大的、最直接的通过对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的重新分配机制,制造投资过剩,消费需求减少,阻碍内需驱动转型的最大因素。

一、股市是最大的经济失衡的制造者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外需的减少引起国内制造业的恐慌,表明我国也进入到全面的产能过剩的阶段。产业需要修炼内功,需要暂停外延性的投资扩展,本来是应有之义。但是,恰恰是这三年来,我国股市融资却创世界之最。

在正常的市场经济情况下,因为利益导向,企业的扩大投资行为要受到资金利息的硬束缚,当投资的预期收入低于银行利息时,投资活动会停止。特别是产能过剩时,库存增加,商品卖不出去,产能不仅是不能扩展,反而会湮灭一些产能。企业主要通过进行技术改造进行产业升级。在借贷市场利息同时走高的情况下,不可能去做扩大再生产蠢事。因此,此时产能过剩会因为利益导向的而受抑制。

但是,我国股市是采用无成本融资政策(详见蔡定创《深刻的股市制度危机 2012-01-19 17:4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2dt9q.html),这不仅是指在融资前无成本(低准入门栏设置,靠审批来限制),融资上市后也无制度性制约。在圈钱暴富证券发行利益一条链的导向下,股市滥发无度。由于是无成本融资,股市扩张投资就不会考虑投资预期收益是否大于利息,只为做大做强。更有甚者,为了获得股市融资,本来没有可投资项目,也会包装出一个,以骗取融资。超募资金在创业板司空见惯。

股市一方面在己经产能过剩的制造业中制造着更严重的产能过剩,使我国制造业的利润持续下降,投资效益更加低下。另一方面,滥发无度使股市使市场资金失去平衡,股市以持续下跌来表示价值的湮灭与资金的失衡。

中小股民入市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一次分配。我国的一次分配,消费货币在与投资货币的比率中本来就很低,股市们本想通过忍后消费,通过股市创生价值(有关理论原理,详见蔡定创《货币迷局》第四章、第九章,2010.1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获得多一些的消费。但进入股市后,股市跌跌不休,负财富效应情况下,价值不断地被湮灭,只有进一步降低消费。股市的下跌无疑会使内需更加不足。一方面股市通过无成本投资在制造着产能过剩,另一方面通过股民全面的亏损在制造着消费需求的不足。所以说,股民亏损惨重,这对国民经济来说是双重损失的。

2008年我国股市跌幅高达73%,直接导致2009年的十万亿的增量投资救市。此本来是一个重大的教训,教训大家要善待股市、善待股民。但是,由于话语权掌控在资本利益集团手中,股市服从利益集团的利益需要,在一大堆美丽的谎言与编造的神话下,2009年至2011年三年间,迎来更大规模融资扩展。在世界上产能过剩最严的我国,三年来股市融通连续世界第一。而股市跌幅也是世界第一。最无投资效益世界第一。

有人说中国的产能过剩主要是“四万亿”造成的,这是胡说,应该正名。“四万亿”投资没错,后来各省的扩展投资到十万亿有些过。但由于这些投资主要都投在新增的国家的基础设施上。这是一种恩斯主义的政策运用,能增加就业,对解决由2008年所造成的大量失业有帮助。也是扩大需求的必须措施,否则整个经济系统就有崩溃的危险。如果没有2008年紧缩货币所造成的股市崩盘,2009年的大幅国债投资就没有必要(有关2008年股市崩盘主要原因问题是有争论的,多数人认为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一直发文认为紧缩货币才是主因,国际金融危机是次因。证据两方面,一是金融危机时各国都是采用宽松货币政策应对,只有中国采用紧缩,二是,金融危机主发地股市跌幅小得多(此论述详见蔡定创《印钱消费》2011.09经济日报出版社)。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仍有投资空间的前提下,国债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只要控制好投资速率(投资增速太快因为资源束缚会引起通胀)仍是必要的。这三年来我国的产能过剩主要并不表现在基础设施方面(既使有些超前也不能说是过剩),而是表现在除农业外的制造业中。正是传统制造业三年来从股市获得源源不断地获得低水平的外延扩张资金。

实践反复证明,当代科技创新、技术更新改造门槛己高,都在那些大型的或集团性的公司才有此能力,我国的创业板都是一些家族性中小企业,除了复制、抄袭技术外,在当代科技极高门槛下,不可能有创新的科技产生。相反,一旦有一个新产品产生时,就立即一窝蜂地参与投资复制,因此,我国的创业板实际都是挂着创业之名中小企业板。这种由创业板、中小企业板的滥发上市,遍地开花的一窝蜂投资格式,并不符合产业集中的发展规律。创业板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地制造了产业不集中,低水平上的竞争,因而我国由此反而不能完成产业的升级。但是,我国的当前的这种乱象,正是源自股市创业板的这种无成本融资。

举一个例子,无锡尚德主要生产晶体硅太阳电池与组件,2004年在上市时一度成为最大被追捧的对象,规模曾达到拥有全球11,000名员工。尔后,我国通过股市的中小板、创业板的融资投资,生产太阳能光伏行业的上市公司一下子增加到21家。虽然此是新兴产业,但也经不起如此的胡乱扩张遍地开花。仅仅不出三年时间,我国生产太阳能的产能就全面过剩。现在无锡尚德面临破产,国内的各太阳能生产企业的上市公司也没有一家日子好过。国家发改委也多次就新建太阳能项目叫停。但是,这些过剩产能的企业,反面是进一步编造股市融资上市的理由,无成本的钱来自无辜的股民卖单,上市公司老板则辞职跑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像中国这样如此乱象却能持续的。只有为暴富者服务的中国股市扮演着可悲的角色,引导着股市崩盘、经济产生危机却还在为国际板、小微板上市编造理由。

我国股市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被定位一个为融资者服务股市。股市基本制度的制定权、上市权都掌握在利益集团手中,几次改革都是在如何为融资服务更易更便利,从来也没有真正考虑过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服务。有些学者出于利益需要也的意掩盖由于股市的巨大蹩端对经济发展的重大的负面影响。相反,为了能在股市圈到更多的钱,实现一夜暴富,媒体散布了很多股市支持科技创新、产业革命的神话。前一段时间,深交所总经理还鼓吹进一步降低上市标准建立小微板。中国股市正面临巨大的制度危机。不从指导思想上根本变革,必将由现在的拖累中国经济,发展到引发整个经济系统危机。

二、实证数据证明产能过剩主要由股市造成

我们来看看下面一组资料,就知道由股市引发经济危机的危险是存在的,最少是已经严重地拖累了中国经济:

自2009年我国传统产业全面产能过剩以来,2010年A股总募资9350亿元,A股上证指数下跌幅度为17%,2011年A股总募资7116亿元,A股上证指数下跌幅度为21.68%。仅2011年A股总市值就减少了9.4万亿元,是当年A股融资总额的十三倍,也就是每融资1元钱,股市湮灭价值13元(为何会产生这种价值湮灭?可参看蔡定创《货币迷局》第四章、第九章)。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股市持续的由融资引起的下跌,到了某一临界点,就必然会引起股市崩盘。此己为2008年的中国股市所证实。

我国股市所产生的这种价值湮灭的后果,是靠增加国债外延投资来抵消的。所以从GDP上面是看不出来的。普通老百姓只是感到,巨大的国债投资,虽然GDP保持了,但是普通老百姓反而越来越穷了,贫富分化越来越大了。原因在于,国债是外延投资,通过7:3的分配比率,70%进了权力资本少数人的口袋。30%是因失业而就业人的口袋。而股市是内生的价值湮灭,是己有企业因产能过剩效益不佳而发生的价值损失。企业生存困难,倒闭失业,工资不能增长实际工资越来越低。另一方面股民股市价值损失,自然是越来越穷。

因此,虽然是从GDP上看年年增长保持在9%左右,实际上股市的价值湮灭,通过追加国债投资是不能抵消的。而且大量国债最终靠财政买单仍是国能经济整体效益损失。但股市的价值湮灭又必须要用国债投资来抵,否则,经济就会因负增长而政府难以维持。

2011年A股流通市值锐减了2.9万亿元。另据九三学社提交的报告,2011年沪深股市流通股民人均亏损4 万元。这损失的4万元虽然不等于是当年直接消费需求的损失,但毫无疑问消费需求损失通过股市的“货币放大”或与实体经济的自激作用(详见蔡定创《货币迷局》第九章,2010.1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对经济的整体损失是远大于这2.9万亿的。由股市所产生的如此大量的损失,是无任通过何种改革,一次分配的改革、二次分配的改革,或任何其他的扩内需措施都不能弥补的。

我们再看下面一组资料:

国家统计局2012年3月27日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1-2月份,全国规模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下降94%,通用设备、汽车、计算机等制造业等分别下降4.6%、6.5%、40.8%,受此影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5.2%。这是27个月以来,工业企业利润的首现全面负增长。

另据某机构在某局部地区统计:

2012年1季度,包括订单和已交货综合数据与2011年同期相比:

铸造业(主要指大型工件铸造加工):下滑69%; 汽车零配件:下滑46%;建筑(钢结构类):下滑31%; 化工设备制造:下滑33%;电力辅助设备制造(包含核电):基本持平; 风力发电基础设施制造(非核心装备):下滑90%。

“我国能源装备产业产能过剩已初步显现,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会长隋永滨在2010中国(国际)能源装备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就作过的警告。

但是,虽然如此,“据中新网2012年3月31日电证监会30日晚间公布发审委2012年第57次会议审核结果公告,顾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获通过。中信重工计划发行不超过6.85亿股A股,拟计划募集金额为41.31亿元,投资于新能源设备和节能设备制造等项目”。

一边是严重的产能过剩,一边是股市继续就这些产能过剩行业的无成本融资。股市在我国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除了美丽的谎言所掩盖下的无度的权力资本暴富贪欲,实际上是一个恶性肿瘤。

一段时间以来,主导媒体都在散布说,中国的产能过剩来源于政府的国债投资。上述事实己充分证明,这是完全错误的。政府的国债投资,主要都在基础设施方面,如高铁,高速公路,城市地铁等。虽然有部份投资有些超前,但大多都是民计民生所急需的。而股市才是中国产能过剩的真正制造者。只是因为股市对经济的一切坏作用,都是通过国债来掩盖的,非此不能保证股市的权贵资本的“钱口袋”功能与作用。

三、股市负财富效应是靠国债投资填补的

进一步考察。以2011年为例,股市就湮灭价值9.4万亿元,给国民经济效益上的损失是如何被掩盖的?

2011年二级市场上流通股股民损失市值2.9万亿,占GDP的比例高达6.16%。这通常会产生相应的有效消费需求缺口。如果这个消费需求缺口不补,在GDP总值上就会出现负增长。由于我国当前仍有基础设施方面的外延投资空间,因此,增加外延投资,就成为弥补上述缺口的唯一办法。

本世纪初,我国的投资占GDP比重约为40%左右,2008年股市巨幅下跌后,从2009年开始至今,投资占GDP比重已一下子突增超过50%,2009年甚至高达70%。高于三年前投资占比量的15%以上。

经济内生增量通常是表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在员员工的收入增加;经济外生增量则与此相反,是表示企业效益没有提高甚至降低,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