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如何才佩称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二)

作者:博采发布日期:2012-06-28

「博采:如何才佩称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二)」正文

吴敬琏的恩师孙冶方

孙冶方(1908―1983) 原名薛萼果,又名宋亮、一洲、宝山、方青等。江苏无锡玉祁礼舍人。经济学家。1921年入高小读书。1923年在无锡俟实学堂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底转为中共党员,任无锡党支部第一任书记,同时也加入中国国民党。1925年从事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同年11月受党组织派遣,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夏毕业后,在该校和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任政治经济学讲课翻译。1928年回莫斯科中山大学继续任翻译。

1930年9月回国后, 任上海人力车夫罢工委员会主席,人力车夫总工会筹备委员会主席。同年底,调任沪东区工人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主席。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积极参加组织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并编辑《中国农村》杂志,以孙冶方笔名发表了许多具有马克思主义观点的中国农村经济论文,在理论战线上对托派及王明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斗争。九一八事变后,在史沫特莱主编的《中国论坛报》担任撰稿人。1933年与陈翰笙等发起成立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1935年又开设新知书店、中国经济资料室,发行《中国农村》 月刊,并任月刊编辑,还任英文《中国论坛》通讯员。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9月调任中共江苏省委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后来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经济部门的领导工作。1949年随军到上海。任上海市军管会工业处处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上海财政经济学院院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1977年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顾问、名誉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孙冶方在经济理论上造诣深,有胆识、有创见。著有《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资本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法权”》、《关于改革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几点意见》、《社会主义经济论》、《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社会主义的若干理论问题》、《孙冶方选集》和《中国社会性质的若干理论问题》。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规律将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消灭而失去作用。孙冶方却认为,价值规律不但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发生作用,就是到了共产主义,只要存在社会化大生产,只要生产还按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个部类进行,商品流通就会发生,价值规律就仍要起作用。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这成了孙冶方的修正主义罪状。这位正直敢言的学者,因为维护和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就受到迫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又被带上镣铐关进监狱达7年之久。孙冶方同志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方面,也提出过不少独到的见解。他在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的一些文章、报告里说过,现在研究经济管理体制,不能总是强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那是属于国家政体的问题,从经济学角度看,所谓管理体制,首先是作为国民经济细胞的企业的管理体制,其核心是企业的权力和责任问题。他主张,为了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必须扩大企业的权限,把固定资产折旧和设备更新的权责,交给基层企业。同时,把产品在原来协作关系、供销关系范围以内的供产平衡工作,下放给企业自行处理。

为纪念我国卓越的经济学家孙冶方同志对经济科学的重大贡献,表彰和奖励对经济科学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推动中国经济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国家于1984年设立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每两年评选、颁发一次,是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

人有两个无法选择,父母无法选择,领导无法选择。吴敬琏与孙冶方相识在1957年。当时的经济研究所所长狄超白靠边站后,孙冶方出任所长,不久孙冶方又把顾准安排到吴敬琏所在的财经组当组长。孙冶方和顾准在上海刚解放时,在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曾山和中央财经委主任陈云的带领下,孙冶方主管工业复兴,顾准着手重建税收体系,仅用半年时间就恢复了生产,稳定了物价,创造了闻名天下的“上海奇迹”。

孙冶方、顾准都是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经济理论家,带着杨坚白、张卓元、桂世镛、吴敬琏等一批崭露头角的年轻经济理论学者,不久就弄出了大动静。1964年10月,学术争论被扩大化为批判“张闻天孙冶方反党联盟”。吴敬琏转身成为“批孙积极分子”,与陈吉元、周叔莲联合署名在《经济研究》上发表《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不容歪曲》。用吴敬琏晚年自己的话说:“我也走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弯路,当过风派人物。”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作为孙冶方所欣赏的经济学弟子,孙冶方出狱后对吴敬琏不计前嫌,在经济理论研究上继续给予奖掖和提携。在1979年孙冶方住院治疗期间,吴敬琏还进入孙冶方《社会主义经济论》的7人写作班子。在1984年、1986年、1988年、1990年和1992年,吴敬琏连续五次获得中国经济学孙冶方奖。

作为一位恪守中国共产党传统的经济学家,孙冶方为国为民,不存一己私念。为了真理,不惧坐牢受辱。他与其他所谓的学者精英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始终坚持用马列主义理论作为指导,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断进行探索和完善,而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历经挫折而矢志不渝。“虽九死而其犹未悔,吾将上下而求索”,孙冶方被后代经济学人称为“一代大师,士风浩荡”。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