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如何才佩称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 ――解读《吴敬琏传》之七

作者:博采发布日期:2012-07-08

「博采:如何才佩称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 ――解读《吴敬琏传》之七」正文

金融“铁良子”吴晓灵

吴晓灵,1947年1月生,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国家外管局局长。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毕业,经济学硕士学位,研究员。2008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作为外汇管理局史上第一位女局长,吴晓灵和众多政府官员一起,在金融危机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1998年的外汇大检查中,外汇局采取了及时和恰当的措施,使一场可能爆发的金融危机得到了及时的化解和制止。

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是她首先提出了“藏汇于民”,并且多次强调中国企业要关注对新汇率政策的适应情况。当面对境外组织要求人民币升值时,吴晓灵曾多次代表中国政府明确了拒绝人民币过快升值的观点。2007年10月19日,针对G7会议发布的敦促中国政府允许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公告,吴晓灵针锋相对地指出:“中国外汇体制改革过快将损害中国经济,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甚至可能因此拖垮世界经济。”这场会议上,吴晓灵的表现让众多人士印象深刻。

一位外电记者事后评价说:“吴晓灵行长表现得非常机智,她对很多问题的回答,非常具有全球性的战略眼光。同时,把自己所代表的中国人民银行的声音传递得非常到位。”

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成立伊始,作为主管金融稳定工作的副行长吴晓灵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事件,那就是德隆系坍塌所引发的一系列金融稳定问题。

作为当时与吴晓灵一起战斗在第一线的主要负责人,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面的一位副局长事后回忆说:“刚一接手时,大家真的是有点心里没底,因为德隆的情况比此前我们遇到的任何一个案件都复杂。”但处置3年来,外界对德隆风险处置状况的评价很高,认为其处置基本实现了平稳、有序,金融风险得到了较好的化解。

参与了德隆风险处置的人评价说,吴晓灵在德隆风险的处置问题上贡献很大,她在处置过程中推动了很多开创性的决定,对后来的多项金融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应该说,德隆系的风险处置过程创造了很多第一。”这位副局长如此评价德隆的风险处置工作。打折收购个人债权,就是处置过程中的一项机制性创新。此前破产金融机构的个人债权都是由政府全额买单,“花钱买平安”的思路曾是不少政府部门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但吴晓灵坚持认为,“要建立一个真正健康的市场经济秩序,就要彻底改变国家全额买单的做法。”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吸取教训、防范道德风险。

吴晓灵在落实国务院领导“让投资人吸取教训”的指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9月30日,四部委联合出台了《个人债权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收购意见》,对个人债权实施了打折收购的政策。《意见》规定,收购的个人债权10万元(含10万元)人民币以下全额收购,10万元(不含10万元)人民币以上部分按九折收购。这一新政策对以往金融风险处置的债权偿付机制进行了关键性突破,“之所以定在10万元,主要是当时比照了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因为经过调查,我们发现10万元覆盖的面比较广。”这位副局长解释说。

德隆事件中,吴晓灵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促成了第三方存管制度的建立。此前,不少证券公司存在挪用客户资产的情况,并形成了巨大的资金黑洞。而填补黑洞的工作,落到了人民银行头上。这位副局长说:“当时我们坚持一点,凡是关闭的证券公司,需要动用人民银行再贷款的,一律要实行第三方存管,不实行第三方存管的,我们不给补保证金。对于这一点,吴行长的态度十分坚决。”

这项制度的确立,使得监管机构从过去的“花钱买平安”彻底过渡到了“花钱买机制”。现在,“第三方存管机制”已写入《证券法》,其制度存在的优势和必要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作为刚刚进入中国的新兴事物,私募股权基金在被社会认可方面,得到了吴晓灵的大力推动。她多次强调,中国当前的经济环境,已经能够适应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并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支持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正是在吴晓灵等人的推动下,2007年9月16日,中国第一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在天津正式成立。吴晓灵对于发展私募股权基金观点鲜明,她认为,私募股权基金应当是在监管豁免条款下生存,重要的是规定合格投资人的标准。她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包括渤海产业基金筹备组组长陈宗胜等圈内人士的一致认可。

作为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吴晓灵曾明确指出,农村金融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整体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才能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

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大框架下,发展贴近农户的小额信贷是对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此前农户的小规模信贷主要来自农信社,而规模庞大的民间金融却被排斥在外。在与人民银行研究局相关领导多次考察调研后,吴晓灵提出了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框架性意见。而随后,人民银行相继推动地方政府批准了7家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为民间金融“阳光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一位小额贷款公司的副总裁在一次小额信贷研讨会上对记者表示,他们十分感谢吴晓灵,因为正是她的力推,才有了小额贷款公司的今天。吴晓灵为小额信贷组织获得合法身份的奔走如今看到了成果,在多个部门的协作下,小额贷款公司已有望获得金融牌照,向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转型。

“离开领导岗位是一个自然的规律,也是人生的新起点,我将尽自己所能,继续为社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也会为自己安排一个平和多彩的生活。但我的心永远和大家在一起。”这是吴晓灵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身份在全行大会上最后的发言。

经济、金融理论基础扎实的吴晓灵除了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身份之外,还是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研究员和博导。而对于吴晓灵在金融界的威信,国际媒体也给予了高度评价。2004年和2005年,吴晓灵曾被《华尔街日报》两度评为“年度全球最受关注的50位商界女性”。2006年和2007年,吴晓灵又被美国《福布斯》两度选入“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女性”排行榜。

如何才佩称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八)

――解读《吴敬琏传》之八

一个导师与四个学生

现在有一种说法,把中国改革开放导入歧途祸害最深的一本书叫《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体设计》(出版于《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作者是一个导师和四个学生。这说的就是吴敬琏,以及周小川、楼继伟、李剑阁和郭树清。当时被国务院一位副总理大加赞赏的这本书一浮出桌面,就被邓小平等老一辈掌舵者给否定了。但是1997年2月邓小平逝世以后,《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体设计》开始全面付诸实施,被人民群众称为新的“三座大山”就是从那时起逐步压在了中国人民的头上。

《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体设计》一书的作者简介中这样描述:吴敬琏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经济学。周小川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发展经济学和国际经验比较。郭树清的研究方向是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李剑阁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经济体制比较。这部饱含吴敬琏、郭树清等人心血的研究报告虽然有理有据,论据充分,但由于当时极“左”思想还很有市场,他们的设计显得过于超前,所以并没有获得迅速反应和重视。研究心血,只好束之高阁。“吴敬琏、郭树清等人在上世纪80年代末完成的那份《中国经济改革总体设计》的研究报告,后被时任副总理的朱基找出来了,他不但对这份研究报告很感兴趣,而且建议逐步采取这一方案。”(摘自《百位经济学家论国富》一书)。我们还清楚的记得从中国经济实现“软作陆”后,便是“砸三铁”,“大下岗”,在“勇踩地雷阵”的喝彩声中,中国人民就迎来了“新的三座大山”,就有了国有企业职工“减员增效”大下岗,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垄断性资源企业大规模海外上市,“住房私自有化”、“医改市场化”、“教改国际化”。一时间大江南北老百姓们把这几项精英忽悠的内容编成了这样的话:“国企改革砸了咱的碗,住房改革端了咱的窝;教育改革断了子孙的路;医疗改革要了咱的命。”

时光荏苒,转瞬20年。我们再来看看一位大领导,一位大导师带的这四位精英在当时和现在都在干什么:

周小川,1948年1月生,在职研究生学历。1985年在清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研究员。1986年至1989年任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助理。时年40岁。曾任中国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建设银行行长,中国证监会主席,现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救美国就是救中国”的鼓噪声中,为拯救美国经济的业绩如下:借给美国12000亿美元,帮助美国度过金融危机,解决了美国F22、F35战斗机及新型航母开发中的资金问题。美元贬值,中国央行为美国而牺牲了3800亿美元。购买美国房债,帮助美国穷人解决了住房问题。今天美国房价暴跌,美国穷人全部赖掉房贷。周小川不顾个人安危,不惜损失3000亿美元,为美国穷人住上豪华别墅,作出了巨大贡献。购买美国黑石基金股份,出资大,但不要发言权,不要决策权,默默贡献。当美国人要求中国再次提高汇率,减少美国欠中国债务,遭到全中国人民强烈反对时,周小川提出人民币汇率问题,央行承担一些损失,提高物价,百姓损失一些,分散损失,增加中国对损失的承受力,受到美国参议院的高度赞扬。美国参议院决定,不再要求中国提高人民币汇率,改大量印制美元,潜入中国,逼中国物价暴涨,掠夺中国老百姓。

楼继伟,1950年12月生,1982年2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生,1988年4月到1988年9月社科院成本价格室主任。时年38岁。曾任财政部副部长、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贵州省副省长。现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兼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07年圣诞节前4天,中投董事长楼继伟就向华尔街摩根士丹利派发了50亿美元的“圣诞礼物”。“圣诞老人真来了。”英国《金融时报》报道:“20年前,当所罗门兄弟需要帮助的时候,它们是向巴菲特求助。现在,步所罗门后尘的摩根斯坦利遇到的‘白衣骑士’,却是一只中国基金。”《金融时报》写到“这只基金拿出了50亿美元,甚至都没索要一个董事会席位作为回报。”旁观者清:英国媒体的撰稿人为中国如此慷慨大方向美国输送利益感到格外意外。对于中投投资华尔街,投资黑石,国内众多爱国媒体网站进行了风险预警,呼吁中投不要受新自由主义学者忽悠为美国金融危机买单。2008年末《商务周刊》发表宁南文章《中投屡战屡败》文章总结道:“很多人把中投斥为中国足球屡投屡败的一大翻版,但中国足球的失败最多让人生气,而楼继伟和他的同事们不禁让国人生气,更让国人破财。这场灾难甚至从中投正式挂牌4个月前就开始了,2007年5月,中投以每股29.605美元的高价购买了美国第二大私募基金黑石10%无投票权的IPO股票。但黑石上市后没几天,股价就一路暴跌,到2008年12月5日,黑石报收于每股5.73美元。从29.605美元到5.73美元,中投30亿美元的投资缩水80%,账面损失24亿多美元。黑石带来的噩梦并没有让中投中止自以为是地投资美国金融机构的步伐。2007年12月,中投再一次大手笔斥资50亿美元入股美国第二大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约9.9%的股权。按照双方公布的合约内容,中投每年收取摩根士丹利9%的利息,31个月之后强制转股,转股价格区间为每股48.07美元至57.684美元。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自中投购入股票之后,摩根士丹利的股价便接连重挫,从中投入股日起,呈45度角下切到2008年12月5日的15美元左右,中投账面已经折损2/3。这又是33亿多美元。

李剑阁,1949年12月出生。1984年12月到1988年6月,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研究员。时年41岁。曾任总理秘书,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任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

郭树清,生于1956年8月。曾任中国社科院马列所助理研究员,同时在职攻读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其间赴英国牛津大学作访问研究。1988年7月至1996年3月,先后任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副司长等职,时年32岁。曾任贵州省副省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兼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现任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专家学者写的书成千上万,但真正能够影响一个国家决策的书并不多见。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