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小骏 邹思聪:来一堂21世纪的“政治课”

作者:阎小骏 邹思聪发布日期:2017-03-28

「阎小骏 邹思聪:来一堂21世纪的“政治课”」正文

访谈在香港大学赛马会大楼进行,这里是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DepartmentofPoliticsandPublicAdministration)所在之处。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整个访谈过程中,阎小骏的回答始终围绕的一句话是,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在20世纪的分离。

阎小骏目前是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副教授,在哈佛大学读政治学博士期间,他师从著名汉学家裴宜理。作为政治科学学者,阎小骏倾向于悬置价值和道德判断,而把各种政治学现象视为研究课题,因为“当代政治学是一门实证科学,要解决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这一理念体现在阎小骏的新书《当代政治学十讲》中。这本书从发展理论、现代化争议、民主转型、政权组织,一直讲到国家能力、政治参与、对抗性政治(社会运动)和身份认同理论。按阎小骏的说法,整本书勾勒了当代政治学“非常简单的轮廓”,希望“对政治学有更深一步兴趣的人以此作为地图,来继续探索政治学的世界。”

《当代政治学十讲》最早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在2016年出版。2017年,本书被引入了内地。在阎小骏看来,很大程度上,正因为书中的价值悬置,才让民主转型、对抗性政治、身份认同等“敏感话题”,不加删减地出现在了内地版中。

这些年,我读过不少导论性的政治学读物。这本书的脉络除了清晰连贯以外,还非常“当代”,相当“年轻”。也因此,这本著作显得颇为不同。

问=经济观察报

答=阎小骏

一本中文政治学导论的引入

经济观察报:写这样一本介绍最新政治学发展的导论,最大的难点在哪里?

阎小骏:导论最大的难点在于,怎样让读者很快的、准确的进入政治学的场域和政治学的研究世界。所以这个书怎么开头,我的课怎么去教,我经过了长时间的考虑,最后觉得应该由浅入深,从比较的方法开始讲,最后选择了发展理论开始讲政治学。

这跟以往的政治学教学不太一样,因为以往的政治学教学一般都从国家政体开始讲,这本书是从发展理论开始讲。从发展理论开始讲有几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是,发展理论和现代化理论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大家比较熟悉;第二是关于发展理论的讨论,几乎涉及到当代政治学的所有辩论,所有的概念,所有的议题。包括威权和民主,发展的原因,西化还是现代化,政体和经济的关系,大政府和小政府,强国家和弱国家,都涉及到当代政治学最基本的议题。

再就是,发展理论是当代政治学的起点,乃至当代社会科学的最开始的疑问,就是为什么有的国家穷,有的国家富?所有的政治学理论实际上是从这里开始的。从发展理论开始,也是很自然地顺应了学科发展的历程。所以当时考虑,以比较的方法,和发展理论开始入手介绍当代政治学的脉络,逐渐深入到民主制度、政体、政权,还有认同、社会运动、对抗性政治,这是由浅入深的。我觉得这个脉络跟传统的政治学教育的路径不太一样,但这也经过时间证明,是比较能为学生所接受的。

经济观察报:这本书相当于比较顺理成章的从发展理论讲到了认同政治、对抗性政治?

阎小骏:这个逻辑顺序本身因应了20世纪和21世纪初期当代政治学理论发展的脉络,从发展理论、民主、政权组织、国家理论、对抗性政治、公民社会,到最后以认同理论,当代政治学的最新成果,用这作为结尾。所以,这基本上反映了20世纪和21世纪初期,政治学界对于我们所处的政治世界的认识在逐渐深化,从比较宏观的发展、现代化,逐渐有新制度主义的介入,我们开始考虑政治组织,逐渐我们发觉,在政党、选举这类政治组织之外,还有国家的存在。所以国家理论是20世纪中期,特别是“二战”之后,当代政治学理论的很大发展。这个讨论一直延续到今天,包括福山最新写的关于国家能力的著作,都是国家理论的最新发展。而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索马里这样的失败国家,国家理论就在逐渐的深化。

国家理论之后,政治学界发觉,除了制度化的政治世界以外,有时候制度化的渠道无法反应人们的诉求,人们会走上街头,那么社会运动成为新型政治,所以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结合,出现了对抗性政治的脉络。然后到最后,人们发现所有的一切,是归根于人们对自己的认同,所以“identify”(认同)是21世纪初期当代政治学的最新前沿发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本书也是按照政治学的发展脉络来讲的。

多元现代化的核心:发展即自由

经济观察报:您非常详细地介绍了对“现代化”的经典解释,乃至社会心理解释,以及哈佛大学教授亚历山大•格申克龙(AlexanderGerschenkron)对经典现代化派的批判。他谈到了经典现代化理论概括了现代性的某些特征,总结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特点和模式,罗列了西方国家现代化历程中的各种现象――工业化、城市化、教育普及化、精神世俗化、政治民主化等。但你也谈到了这些理论最大的问题,即对现代化道路“单向度”和“单一化”的前提。其中的反例就是东亚儒家文化圈的现代化国家。在你看来,这些国家是用另一种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而不一定遵照西方国家的路径,但您谈到的更多的是东亚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方式和路径的差异。

如果说只是径路不一样,而最终实现到某一个特殊的点,它就成了一个现代化国家,怎么去看待那个成为现代化国家的那一个“点”?而最终,在实现“现代化”的标准上――如在工业化、城市化、教育普及化、精神世俗化、政治民主化等特征上,是否这些儒家文化圈国家,其实也是符合西方的标准的?

阎小骏:这涉及到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经典现代化理论本身,它实际上讨论更多的不是现代性是如何,而更多是通向现代性的道路的问题。经典现代化理论认为,通向现代性的道路是单一的,也是单向度的。也就是说,它认为欧洲和北美,特别是英国和美国的发展路径,以市场为导向――这种以自由市场为基本力量的发展途径,是唯一的现代化模式。

但实际上,格申克龙研究发现,即使在西方,德国、俄国和英国的发展径路就完全不一样。由于每个国家发展的时机不一样,会导致你所面临的国际压力不一样。先发国家在国际安全上,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但对于后发国家,像俄罗斯,它就有很大的国际安全压力。那么在面临安全压力时,这种后发国家就必然要采取一些更加短平快的方式来实现现代化。所以格申克龙对现代化理论的批判,就在于他认为传统的现代化理论忽视了很多因素,而误认为所有国家都会遵循西方道路、西方道路是唯一通向现代化的道路。

第二,就是关于现代性标准的问题。实际上,经典的现代性理论也是有些问题的。

我在这本书里也提到,经典的符合现代人标准的指标,有11项指标。于是我在班上做了一个试验,把11项指标拿出来,请同学为自己打分。如果“是”,你就打一分,如果“不是”,你就打零分,谁得分最高,谁就是最现代化的。

结果,我说得11分的举手,举手的全部是白人的外国学生,越往后,亚洲学生就越多。这说明什么呢?这也是为什么政治学界对现代化理论有很大的批判。因为它对于现代化的概括,实际上是对西方经验的总结,它所说的现代人,实际上就是在当代西方世界生活的成人。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就总结为11个现代人的标准,那么你满足这11个标准,你就是现代人;你不满足,你就不是一个现代人,你就是传统人。

这实际上是用西方的标准在衡量现代性问题。而到21世纪再来看,特别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学家来看,这是有一些问题的。这种对于国家的现代性问题,认为所有国家发展是在一个直线上。我们之所以现在有国家之间的情况不一样,是因为我们在直线的不同点上,最终的目的,都是西方的今天。

所以他们讲,西方的今天,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明天。但实际上我们发觉,走到今天,你会觉得日本和美国的现代化是一样的吗?它们的现代化社会,实际上是不一样的,你到日本去,会发觉它的社会的文化、规则、运作方式、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机器的关系、包括人和公司、企业的关系,都是和美国不一样的。所以就很难讲,现代化是一条线,不同国家处于不同点,最终点是英国和美国。

现在我们所讲的现代化,实际上更多的像一个树型图,它是由一个共同的点出发,然后由于各种文化历史环境因素,分出不同的枝蔓。大的方向是不是一致的?当然是一致的,大家都是往上长,但是长出来是一棵树,而不是一条直线。

经济观察报:在这种多元现代化结果当中,是否有共通的地方是政治学可以去概括的?在已经抛弃或者说脱离西方价值视角的前提下。

阎小骏:当然有。当下我们认为,现在发展最关键的,所有的发展模式都必须有一个共通点,就是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这是当前所有不同发展路径都能够具有共识的一点,就是说发展必须是以人为中心的。

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阿马蒂亚•森出版了一部著作,叫做Develop-mentasFreedom(《发展即自由》)。这基本上是所有政治学,也是我们政治学学生必读的第一本书。

为什么发展即自由?这就是当代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我觉得这是一个共识。无论我们发展的模式是什么,路径是什么,现代化怎么描绘,怎么定义,但到最后,你必须要认识到人是现代化发展的目的,而不是手段。就是说我们现代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其他什么。我们是为了获得个人生活的空间,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给个人更多的选择,总的来说,是为了扩大个人在生活层面和社会、思想、生活方面的自由。

所以,当下来讲,对发展的研究,大家在很多问题上都是有辩论的,究竟大政府更有利于发展、还是小政府更有利于发展?是威权还是民主更有利于发展?大家都是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大家都应该能有共识:人必须是发展的目的,而不是手段。

经济观察报:刚刚提到的那11项标准,有没有一个更考虑到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标准,有学者提出过吗?

阎小骏:现在没有。

经济观察报:脆弱国家指标?

阎小骏:对,我在书里提到过的,失败国家指数(fragilestateindex)排名。这是现在对于每个国家整体政治秩序和国家能力的排名。我觉得这和人均国民总收入的排名应该综合起来看,这里面排名越后的是国家能力越高的,包括芬兰、瑞典、丹麦和挪威。国家能力最低,接近于失败国家的有,南苏丹、索马里、中非、民主刚果这些国家,所以这个国家能力排名和国民总收入排名结合起来看,会更好一些。

“发展型国家”颠覆了现代化路径

经济观察报:你提到东亚的现代化国家与西方不同的路径,其中谈到了一个词叫 Developmentalstate(发展型国家)。你举的例子是,日本在二战之后发展起来,采取了一种统和主义的方式。而这种统和主义的方式,就是在30多年的“五五体制”之下,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