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振挺:银行中介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研究

作者:洪振挺发布日期:2012-06-17

「洪振挺:银行中介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研究」正文

摘要:金融中介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有广泛的文献基础和分析方法,基于我国金融体系中银行中介占主导地位的客观现实,系统分析银行中介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为我国迅速发展多层次的银行体系以及以金融促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采用1978―2009年广东省银行中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绝对指标数据,对二者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银行中介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银行中介对第一二三产业产值的贡献度依次递增。

关键词:金融发展 银行中介产业结构调整

一、引言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总会出现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现象,而金融以及银行中介则在产业结构的演进变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成了我国目前一个非常重要而又紧急的任务。要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而调整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产业升级。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结构调整任务更加紧急和重要,广东现阶段存在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技术水平不高、产业发展对外依存度强、产业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而广东产业升级的实质,就是产业的生产要素由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向知识密集转变,产业的产出效果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为途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广东进入经济发达地区行列的必然选择。

金融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很多学者的研究都已经证实了这一点,由于我国银行中介占据金融体系的主导地位,广东的情况也是如此,所以本文选择银行中介来分析其对广东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并据此提出广东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建议。

二、文献综述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就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热点研究之一,众多学者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对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影响状况进行了分析,经验研究表明,金融以及银行中介的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Gerschenkron(1962)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相对市场主导型金融支持模式来说,银行可以更有效地支持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扩张。戈德史密斯(Goldsmith,1968)考察了金融结构的差异是如何并且在多大范围内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的差异。早期发展金融学家肖(Shaw,1973)和麦金农(Mckinnon,1973)阐述了金融制度和经济发展之间的一种相互刺激和相互影响的作用关系,并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金融发展理论。Rajan and Zingales(1998)、Beck and Levine(2002)和Carlyn and Mayor(2003)等的研究结论也表明,金融发展水平达到一定水平的发达国家,知识密集型的的产业确实在那些以市场导向为主的金融体系国家内表现出较快的增长。Fisman and Love(2003)对金融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金融市场发展完善的国家,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的增长率也就越高,产业发展也会越快。

较早关注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国内学者陈峰(1996)认为随着投资格局的转变,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作用将越来越大。范方志、张立军(2003)研究金融结构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并且分中国的东、中、西部三个区域来考察,他们认为中国各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结构转变或者说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呈正相关。傅艳(2003)对我国产融结合的机制及其有效性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从产融结合的角度对金融如何有效支持产业发展进行了探索。叶耀明(2004)、刘赣州(2005)、惠晓峰(2006)和袁绍锋(2007)等分别利用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中部地区、东北三省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情况,都认为金融发展能够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张丽拉(2000)、常伟伟(2008) 和程新华(2010)等则从广东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角度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发展金融业有助于广东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杨国辉、孙霞(2009)利用我国30个省份的省际数据分析了我国银行中介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发现无论是全国,还是分区域看,银行中介对产业结构升级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并且银行中介对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要小于欠发达地区。

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中,很多是关于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定性分析,而在实证研究方面,也主要以衡量金融发展的相关指标为原始数据分析了整体金融体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而没有单纯立足于银行中介所产生的影响。考虑到我国目前的融资体系以银行中介为主,本文立足于银行中介,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模型,具体分析广东银行中介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作用。

三、银行中介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

杨国辉在《中国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影响研究》中指出,“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的总体机理可以表述为:金融→影响储蓄、投资→影响资金的流量结构→影响生产要素分配结构→影响资金存量结构→影响产业结构”,很多文章都论述过这种机理,最后证明努力发展金融市场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作为经济转轨国家,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信用体系还不够健全,因此以银行中介为主的融资方式在我国产业发展融资过程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从资金规模来看,“从1993年到2006年,每年新增股票融资额与银行贷款相比,所占总份额平均没有超过10%,而银行贷款额占比平均都在90%以上,所以在较长时期内,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资金支持更多的还是依靠银行中介”[①]。银行中介主要从银行中介调节资金的分配、鼓励技术创新、提供信息资源这三个方面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具体作用机制见图1。

首先,银行中介调节资金的分配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银行中介,尤其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利用其规模优势,吸引大量零星分散的公众存款,集聚了大量的资金,然后用资产业务把资金投向资金短缺的企业主体和产业部门,有效利用闲置的资金,特别是商业银行可将短期资金转化成长期资金,可以为提供大量资金给企业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设备更新,也可以为一些大型长期重点建设项目提供融资。通过这种资金的配置就可以实现社会资源在产业间的优化配置,使资源配置朝一个更有效的比例关系发展,达到产业结构优化的目的。

其次,银行中介通过鼓励技术创新来促进产业升级。在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也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任务,银行中介能够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为产业向高端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也支持了这个观点[②]。

最后,银行中介通过提供信息资源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银行中介处于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位置,与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有紧密的联系,这种特殊的位置决定了其拥有丰富的信息。商业银行通过对信息的开发和整理,可以为社会提供较为准确的产业信息,各行各业就可以向正确的方向进行调整,进而企业就会更加主动地改变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和方向。尤其在广东省不断积极推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银行中介的信息支持作用将更加明显。

四、银行中介对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的实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迅猛发展,产业规模日益庞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不断转变的过程。实际上,在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中,不同区域之间具有大致相似的规律。即三次产业结构的总量有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上升(见图2)。1978年广东第一产业的地区生产总值为55. 31亿元,占GDP比重为29.76%,而2009年第一产业的地区生产总值为2010.27亿元,仅占GDP比重的5.09%;1978年广东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46.60%,到2009年升为49.18%;1978年广东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23.63%,到2009年升为45.72%。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三次产业结构顺序由“二一三”型转为“二三一”型,产业结构变化非常明显。这种变化与广东省长期以来工业化的历史背景有关,同时也与广东省金融中介的不断发展有关。在我国,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主体,银行中介信贷资金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产业资源的分配结构,本文试图从实证的角度探究广东产业结构变动与银行中介发展的相关关系。在对经济变量进行选择、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通过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讨论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和银行中介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以及产业结构变动对银行中介信贷的依赖性强弱。

(一)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根据目前的研究文献,产业结构升级在实践中表现为第二、三产业产值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所以本文采用第二、三产业产值之和占GDP的比重来 (用CYJG表示)反映广东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研究银行中介发展水平的指标(利用省际数据),一般分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两种。其中相对指标一般为银行中介比率,用银行的存贷款额除以GDP得到。但是这个指标作为全国性指标比较合适,作为省际指标,却不一定合适”(杨国辉,孙霞,2009)。一般而言非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从银行中介获得贷款非常不容易,所以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受货币存量的影响会很大,2009年国家出台扩张性货币政策就最先获得收益的就是央企,但到省级层面,存贷款对非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则是间接影响,且力度更小,因此如果用相对指标来研究区域银行中介的发展状况就会产生一定的偏差。本文所用的数据分析,采用了绝对指标。此外,为消除异方差的影响,所有的变量都取自然对数。其中LNYHZJ表示银行中介存贷款总额的对数;LNCYJG表示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对数。

本文所选数据,包括三次产业增加值和2003-2009年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均来自《广东统计年鉴2010》。而1978-2002年的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数据则来源于的《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

(二)单位根检验

我们采用ADF检验法,检验各序列的平稳性。在这里我们使用计量经济分析软件Eviews6.0对广东省产业结构变动指标LNCYJG、银行中介发展指标LNYHZJ进行单位根检验,具体检验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变量LNCYJG和LNYHZJ的水平变量p值均大于0.05,说明它们以大于5%的显著性水平接受原假设,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而一阶差分序列的p值均小于0.05,拒绝了有单位根的假设,表明一阶差分后变量是平稳的,我们认为这些变量均是一阶单整,即I(1)。因此,对这些非平稳的经济变量不能采用普通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而应采用协整方法进行检验分析。

(三)协整检验

接下来我们对这些一阶单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对于非平稳的时间序列,Engle和Granger建议使用两阶段回归法,但此方法无法找到所有可能的协整向量,其分析结果不易解释。所以我们采用Johansen多重检验法。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协整关系对应的长期方程为:

LNCYJG=0.8373*LNYHZJ (1)

(9.4057 )

从长期来看,银行中介和产业结构优化之间保持着长期均衡关系。银行中介变动1个百分点可以引起非农产值比重同方向变动0.8373个百分点。根据协整方程得出误差修正项的表达式(2),其中似然函数值Log likelihood为14.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