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 刘伯健:朝鲜半岛危机与东亚地缘政治博弈

作者:郑永年 (进入专栏)   刘伯健发布日期:2017-03-20

「郑永年 刘伯健:朝鲜半岛危机与东亚地缘政治博弈」正文

中朝关系加速倒退

郑永年:此轮美韩军演单从投入装备来看堪称史上规模最大,但真正让人感到紧张的除了军演本身,逼近临界点的朝核危机和及其背后的大国博弈也是局势紧张的根源。朝鲜此前的导弹试射已经证明了它攻击美军驻日基地的能力,而中国在东北亚的区域合作建设也因美韩部署萨德而受到沉重打击,朝中关系也在几波对朝制裁和金正男事件中继续加速倒退。从公开的资料看,此次军演强调了对朝外科手术式打击和斩首行动,其中也包含有萨德反导系统的防空演练。此次演习即使不会引发小规模军事冲突,也会刺激朝鲜在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不仅如此,演习将提高萨德系统的实战效能,实际上进一步增强了萨德部署的国内国际合法性,这无疑也伤害了中国的利益。

然而,从目前的国际(东亚)舆论结构来看,半岛危机的发展已经让美日韩悄然占据国际道义的制高点,这远远好过美国当初在科索沃和伊拉克等危机管控上所处的道义窘境。不得不承认,中国已经处于被动的一方,至少是相对被动。

刘伯健:是的,关于军演本身,我认为演习不大可能是准备“假戏真做”,也并不是蓄意要挑起全面对朝战争。首先特朗普还并没有做明确的国内外战争动员,韩国方面政局动荡、新总统也未产生,美韩既没有设立大型禁飞区,也未向金正恩发最后通牒,这意味着美韩都没有发出真正打大仗的信号,所以目前美韩在半岛的军事姿态仍然以心理威慑和防守反击为主;其次特朗普对内正专心于吸引投资整顿制造业,对外急于兑现他所承诺的消灭伊斯兰国,朝鲜战争如果此时打响,考虑到朝鲜的国防实力和军民抵抗意志,美国在半岛的年均军事开支预计将会超过伊拉克战争(2003-2011)的1000多亿美元,这种规模的开支是暂时受困于举债上限的美国难以承受的;第三,金正恩的朝鲜与当初金日成的朝鲜有着性质上的区别,前者国家行为的根本动机是保证政权的生存安全,后者国家行为的根本动机是通过武力统一半岛,面对来势汹汹的美韩军演,金正恩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当然会还击,但朝方非常清楚还击形式的尺度上限。

而在另一边,天安舰事件、延坪岛炮击事件也证明了韩国方面在应对朝鲜还击时的相对克制。总之,特别在完全没有确认中俄可能的反应之前,美韩现在单方面突然大规模对朝军事行动将会非常危险,不仅会损失颇重而且没有必要。所以在短期内,暂时美朝韩任何一方都还没有全面求战的动机,但不排除小规模擦枪走火的可能。

半岛战火越来越近

郑永年:是的。即便双方的最初动机都是以防守反击为主,但半岛危机演变的大趋势仍然是离战火越来越近,这就是典型的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模式:不断相互威慑较劲导致危机风险程度持续上升,双方武器的扳机扣得越来越紧,直到最终开火。另外,我们需要认清的是,美韩军演只是美国亚太军事存在的一个缩影而已。美国在日韩部署萨德和其他X波段雷达是多重获利的事情,包括规模日益庞大的军演在内,单就处理朝核问题而言,美日韩在东北亚的军事存在明显是战力过剩,而过剩的部分正是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一环。

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围绕南海争端的东南亚,不过由于中国2016下半年以来的战略努力,东南亚倒向美国战略怀抱的局面已有所扭转。然而问题在于,世界上绝大多数旁观国家已经习惯美国的军事存在,加上朝鲜和金氏政权国际形象的持续恶化,中国对萨德部署韩国的抗议在国际上显得十分无力,而美国在东北亚组建小北约的进程丝毫没有因此受到阻碍,这与美国在西线构筑遏制俄罗斯的反导网是战略呼应的关系。

其实从冷战后,美国对中国总体上是既寻求合作也不放弃遏制,这两种战略相互补充,根本上都是为了巩固和延续于它的海权霸主地位,而美国对朝核危机的处理正是这种模糊的缩影。仅从冷战后美国的东亚战略史来看,我认为美国既能从朝鲜半岛危机的解决中获利,也能从半岛危机的拖延解决中获利,前一点不难理解,危机解决意味着美国消灭了一个敌人,或者巩固了美国在核不扩散体系中的领袖地位,这当然是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上的双重胜利,而后一点则是:危机的拖延解决不仅为美国加强它在西太平洋的存在提供了无可辩驳的理由,而且为美国遏制中国提供了重要而又低成本的方便;毕竟,朝鲜离真正威胁美国本土的目标仍有较长的距离,虽然这个距离的确在缩短。

总之,对于半岛危机,中国最高最紧迫的目标是无核化,而美国的最高目标是制衡中国。所以对美国而言,在韩国部署萨德,在重要性上优先于解决朝鲜问题,朝核危机不仅暂时还没有削弱美国的霸权,还会增强美国的霸权。需要强调的是,美国两手获利的空间是美国强力掌握战略主动权所争取来的。对中国来说,如果再不争取主动权,或者将主动权让与美国,半岛危机的解决与拖延解决都是对中国地缘政治利益的伤害。具体地说,美国主导下的半岛危机一旦解决,即意味着美朝和解或者朝韩统一将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进行,美国主导下的半岛危机如果一直拖延下去,中国在处理半岛危机上的活动空间将会越来越小,而中朝关系会加速僵化,美韩美日关系也会愈加默契,这只会不断强化美国主动、中国被动的局面。

刘伯健:严格地说,朝鲜要想拥有可信的打击美国本土的核能力,不仅需要可装载核弹头、数量可观的远程战略导弹,还需要让导弹突破美国现役反导系统的战场生存能力,另外还要有在本土遭遇美国先发制人的毁灭性攻击之后,仍可通过潜艇或者战略轰炸机向美国发动二次核打击的能力,然而在当今世界上,能同时基本做到这三点的国家(除美国自己外)只有俄中英法。当然朝鲜在陆基和潜射弹道导弹上已经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毕竟因为攻击美国本土仍有很大困难,所以朝鲜暂时的策略是不断展示自己对韩日实施核打击的实力。

尽管如此,朝鲜在政治上并不放弃利用东北亚大国之间的矛盾,特别在千钧一发之际,朝鲜当然会择机努力将中俄绑在它的战车上。1991年海湾战争时期,萨达姆为了破坏美国和阿拉伯联军的攻势,就用飞毛腿导弹猛烈轰击非交战国以色列,意图刺激以色列对伊动武,从而挑起阿以冲突为伊拉克缓解军事压力。目前萨德和超大型军演仅仅只是将中韩和中美矛盾激化,假设朝鲜此前试射的飞毛腿导弹飞跃日本海落到日本本土,对于已在修宪和重拾集体自卫权上获得重大进展的安倍政府而言,就能获得更多支持进行更激进和右倾化的国家正常化运动,先不说日本部署萨德或者更强大的陆基宙斯盾系统会对中国造成多大的刺激,如果日本陆上自卫队获得某种形式的入朝作战许可,或是空中和海上自卫队加入美韩联军在半岛和黄海的行动的话,中国的反日民族主义或许会将中国的民意推向朝鲜那一边,这会让中国在半岛的斡旋外交非常尴尬,而且单靠对日韩的抗议和制裁会显得极其无力。

当然,对于现已失去大多国际尊重的金正恩政府而言,像金日成那样与中国建立“有求必应”的关系已经几乎无可能,但像中国上述那样被迫入朝作战的概率仍然存在。近期,朝鲜的导弹试射都是往日本方向进行,从朝鲜驻华公使就萨德问题发表的言论来看,朝鲜似乎已经加快了求助中俄反制美韩日的战备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鼓动韩日部署萨德、撮合韩日政治和解军事合作、领导开展大型军事演习等,除了震慑朝鲜中俄,也是向韩日保证美国作为可靠盟友的绝对公信力。换句话说,朝鲜对韩日核打击的可信度越高,日韩之间消弭历史恩怨、达成深度和解的机会就越多,美国离建成真正的美日韩三国同盟就更近一步。如果中国对韩国的制裁激化了两国互相敌视的民族主义情绪,加上中国此起彼伏的反日民族主义浪潮,届时,不管美国递来的橄榄枝或者合作邀请是真是假,中国在道义和行动上都会非常被动。

中国面前的三种选择

郑永年:目前,对于处理半岛危机,有三个选项摆在中国面前:美国采取主动,中美G2联合,中国采取主动。正如刚才所谈到的,自六方会谈以来,尽管中国作为斡旋方也付出了努力,但美国始终掌握着处理半岛危机的大方向。然而,美国掌握主动,并不完全等于说美国能够或者愿意从根本上解决朝核危机。抛开国际政治,从技术上来讲,无论是谈判还是动武,中美两国各自都有能力独立解决朝鲜问题。然而不幸的是,拖延解决朝鲜问题,危机的祸水终将要冲着中国来。

之所以美国多年来牢牢掌握主动权却不下决心解决朝鲜问题,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美国不愿开辟新的朝鲜战场,东北亚与中东区别显著,后者在冷战结束后一度陷入权力真空,而且美国急于拔除原油供应区的反美极权,而东北亚若开战可能将耗费巨大,战后重建更是会受到中俄的干预。二是美国提防中国,至少不愿接受中国的方案去和朝鲜签署和平协议。三是美国正在持续观察中俄的反应,换句话说,中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国解决朝鲜问题的自由度。此外,美方在中美博弈的相持阶段里,大可做一些类似于部署萨德、大型军演这样的战略准备,可以说是一箭三雕、可进可退,而对中国来说,朝鲜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双重危机(double crisis),即中朝关系正从僵化向恶化迈进,同时美国在东北亚的过剩军事存在已经威胁到中国的国土安全了。

笼统地说,假设美国主导的局面持续下去,将来半岛危机的处理,大致有三个可能的情形:一是伊拉克模式,二是卡扎菲模式,三是伊朗模式。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形比较类似,即美日韩联军主导下的军事行动将朝鲜变成热战场,但这对中国极为不利,比如像今天困扰欧洲的难民潮届时就有可能涌入东北,这对本来经济就不景气的东北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另外朝鲜战后的重建也攸关中国地缘政治利益。所以在两种情形下,美国主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中国被动,中国即使选择中立最后也会损失惨重。第三种情形相对有利于中国,奥巴马在达成伊朗核协议的不少环节中尚且需要中国的支持,更不用说把同样的模式放到朝鲜,毕竟朝鲜不仅比伊朗脆弱,而且其政权和国家生存对中国的依赖甚大。

然而,正如美国国务卿蒂勒森最近的言论所暗示的,美国过去二十年把朝核问题等同于伊核问题的解决思路基本宣告失败,朝鲜核计划发展到今天这一步,第三种情形已经很难看到实现的希望。

刘伯健:的确,美国采取的是渐进策略,美方清楚朝鲜问题留给美国的时间远远长过留给中国的时间。无论是美国主动、G2联合还是中国主动,一旦涉及动武就回避不了外科手术式打击,这也是当前舆论讨论最多呼声最高的动武方案。最经典的外科手术式打击有两例可以参考:1981年的巴比伦行动中,以色列空军成功地偷袭摧毁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的奥斯拉克核反应堆;2007年的果园行动中,以色列空军在演习结束返航途中接到命令,然后成功地将叙利亚代尔祖尔地区的一处疑为核材料库的设施成功摧毁。

这两例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们在没有导致全面战争的情况下用暴力实现了无核化,而之所以没有引发受打击国的报复甚至宣战,一方面是因为以色列拥有压倒性的核威慑优势,伊拉克和叙利亚并不敢武力还击,而且伊拉克当时尚在东线同伊朗作战,另一方面是因为伊拉克和叙利亚本来就不承认它们在研发核武器,联合国在名义上也谴责了以色列的行动,所以他们更倾向于争取国际支持向以色列索赔。

但是,就核武库的技术成熟度、隐蔽性以及再生能力而言,朝鲜远远领先伊拉克和叙利亚,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