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鑫:缅甸考察:沿着伊洛瓦底江的思索

作者:唐德鑫发布日期:2017-03-21

「唐德鑫:缅甸考察:沿着伊洛瓦底江的思索」正文

导读:缅甸是写成Burma 还是Myanmar 呢?仰光是写成Rangoon还是Yangon 呢?初到缅甸的外国人,往往会陷入困惑。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缅甸,依然是一个神秘的国度!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素有“民族的大熔炉”之称,5700多万人口中共有135个民族,其中缅族占人口总数的60%。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对缅甸采取“七邦七省”分而治之的政策,如今的缅甸,在行政划分上,依然沿袭着这个传统。但是,“七邦七省”的划分法,也为今天的缅甸留下了诸多棘手的“历史遗留症”。笔者几次入缅,沿着缅甸的母亲河――伊洛瓦底江,从中游到下游的1000多公里,在波光粼粼中,思索着缅甸的前世今生。

作者在缅甸的考察路线

(五)寻找古骠国

(六)缅甸人根本不知道远征军

(七)在兴实达思索穆斯林

(八)21世纪的政治“大熔炉”

(九)如何激活缅人脑细胞?

兴实达(Henzada)的夕阳;本文作者拍摄

(五)寻找古骠国

缅甸有着复杂的民族史。现在,缅甸总人口5700多万,共有135个民族,其中缅族占人口总数的60%。然而,5700多万人中,却有着6种代表不同阶级的身份证。身份认同,是这个国家现代化的最大绊脚石之一。

我在仰光的缅甸国家民族村(Myanmar national races village)考察时发现,135个民族中,其实信仰、习俗和血缘相近的民族许多。翻译ShangYIGao告诉我,135个民族的划分法,是把一些大民族的支系也当作独立民族而形成的结果。后来我在仰光的国家博物馆查阅历史档案才发现,其实缅甸的主要民族只有13个,缅族、克伦族、掸族、钦族、孟族、崩龙-佤族、克钦族等。然而,1983年,由缅族主导的缅甸政府颁布法案,正式把缅甸的13个民族细划为135个民族,比如克钦族的12个支系又被划为12个民族,钦族又被划为53个民族等。对于任何一个熟稔历史的人来说,这种划分法,都让人对大缅民族生起了阴谋论的疑窦。现实也证明,这种错综复杂的民族形态和血缘关系,为今天缅甸的民族矛盾,埋下了伏笔。也使得昂山将军的《彬龙协议》,变成一纸含糊不清的民族条约。


古骠国遗址室利差旦罗(SriKsetra);本文作者拍摄

此外,缅甸“述而不作”的文化传统,也让她上古的信史变得模糊。关于缅甸最原始骠(Pyu)民族的记载,也是籍由唐代的中国史料,才得以窥探到其蛛丝马迹。从唐朝白居易《骠国乐》的诗歌中,我们才读到了唐贞元十八年(802年)骠王雍羌(Saw Khin Nit)派王子率舞队乐队魔术师访问唐都长安时的情形。这是关于骠国的第一次史料记载。尔后,从新疆石窟与敦煌壁画中,我们也见到了大量骠国乐器,如凤首箜篌(Saun Kauk)、鳄首筝(MiGyaun Saun)的形状。从玄奘大师的《大唐西域记》中,看到了古老的骠国城邦――室利差旦罗(巴利文Sri Ksetra)。这些都无疑是非凡而重要的史料。

在旅缅考察中,我也专程去了位于卑谬(Pyi)的古骠国城邦――室利差旦罗(SriKsetra)和位于东敦基(Taun Twin Gyi)的毗湿奴(Beikthano)。前者是缅甸尚存的三大古骠国遗址中,规模最大的,后者是三大古骠国遗址中,历史最古老的。在骠国博物馆(Pyu Museum),我流连忘返,时空遥隔,在骠族遗址凭吊着那些残存文物,我思考着这个民族的前世今生。

如今,骠国已灭亡一千多年,骠族早已被掸(Shan)族、孟族(Mon)同化,骠族、骠人、骠文早已无影无踪。一千多年前,古骠国南征北伐,其疆域东临真腊(今柬埔寨),西接东天竺(今印度),东南连堕和罗(今缅甸孟邦-泰国边区一带),南临海,北对南诏(今云南),有298部落,9城镇、18属国,信奉上座部佛教(Therawada)。首都正是我前往考察的室利差旦罗(Sri Ksetra)。

作者在室利差旦罗(SriKsetra)遗址考察

公元8世纪,中国云贵高原兴起了另一个由乌蛮、白蛮(均为今彝族先祖)等少数民族混成的南诏国,公元754年,强悍的南诏国开始陆续进犯骠国,公元832年,古骠国终于被南诏国灭国,其部落与乌蛮、白蛮混合。伴随着古骠国灭国,缅甸北部的另一支民族――掸(Shan)族,也被南诏国征服。如今,缅北的掸(Shan)族,老挝的老(Lao)族、云南的傣(Dai)族,与泰国的泰(Thai)族,其实都是同一民族。公元9世纪古骠国灭国以后,缅甸的北部,掸(Shan)族兴起;缅甸的南部,另一支有着高棉(Khmer)血统的孟族(Mon)兴起。从此,骠国杳无音信,消逝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

直到公元1044年,缅族人阿奴律陀王(Anuruddha)征服了大部分掸(Shan)族和孟族(Mon),建立了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蒲甘(Bagan)王朝。公元13世纪,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1279年,蒙元灭南宋;1287年,元军自滇地南攻,蒲甘(Bagan)城破,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国――蒲甘(Bagan)王朝灭亡,成为蒙元的藩属。缅甸的国土开始分裂,大小地方割据政权相继出现。南部孟族首领伐丽流(Wareru)于1281年就建都称王,1369年,国王频耶宇(Binngau)迁都勃固(Bago),史称勃固王朝;与此同时蒲甘东部的几个掸邦小国也被统一起来,在今天曼德勒南边的阿瓦(Ava)建立了一个阿瓦王朝。缅甸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阿瓦王朝与勃固王朝进行了40年的战争,后来阿瓦王朝内部分裂出来的东吁(Toungoo)政权逐渐强盛起来,在公元16世纪先后消灭了南部勃固王朝和北方阿瓦王朝,某种程度上统一了缅甸,建立了缅甸历史上的第二个统一王朝――东吁(Toungoo)王朝。

在古骠国博物馆(Pyu Museum),睹物思情,令人感慨着人类文明的兴衰成败。如果一个民族不注重对精神文化的记录和传承,就很难确保这个民族不被人类史所淘汰和遗忘。


古骠国毗湿奴(Beikthano)遗址,一位当地居民路过;本文作者拍摄

(六)缅甸人根本不知道远征军

仁安羌(Yenangyaung),中国“二战”历史课上赫赫有名的战地!仁安羌大捷,中国远征军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我问过一些缅甸知识分子,从中年到青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远征军的历史。翻译甚至跟我断言,连他本人在内,几乎所有缅甸人都对中国远征军的这段“仁安羌大捷”史一无所知。在缅甸人自己编写的二战史上,“反英、抗日、民族独立”的主轴线,只有德钦昂山(Thakin Aung San)将军。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顾问助送德钦昂山(Thakin Aung San)、奈温(Ne win)等30志士,于12月26日抵达泰国,让他们在曼谷缅侨区与泰缅边募缅民共1500人,组成了“缅甸独立军”,赶到缅甸境内,里应外合,让缅甸人民挑粮、担水、开路欢迎日本皇军。1942年1月4日,“缅甸独立军”引导12万日本皇军,由泰缅边界沿三佛塔路(Three Pagoda Road)开进缅甸南部(Lower Burma),1月末,日军占领毛淡棉(Moulmein),紧接着占领仰光(Yangon)。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