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志杰:网状伙伴外交机制:中俄合作的新路径

作者:成志杰发布日期:2015-09-09

「成志杰:网状伙伴外交机制:中俄合作的新路径」正文

对中国来说,中俄合作是未来一个时期内国际格局变革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首先,中俄战略利益、战略理念的相近决定了双方合作的必然性,并推动双方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王海运:“中俄关系将全面深化”,《东方早报》,2013年3月22日,第A13版。]“‘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特征是目标长远和内涵广阔”,[ 秦亚青主编:《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第405-406页。]侧重双方长远的和多领域的合作。而且中俄已经是真正的“战略伙伴”。[ 英国学者波波・罗认为,真正的战略伙伴是两国对世界有相似的观点,对双边关系有共同的看法,并且具有一致的目标。从2013年《中俄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和2014年《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来看,中俄已经成为真正的战略伙伴。这是建立在中俄战略利益和战略理念相近基础上的。参见波波・罗:“俄罗斯、中国和美国――从战略三角到后现代三角”,《俄罗斯研究》,2014年第1期,第159页;王海运:“中俄关系将全面深化”,《东方早报》,2013年3月22日,第A13版。]其次,中俄合作主要体现在推动世界多极化、维护联合国机制、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领域,针对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这是促成中俄合作的根本因素和外在刺激性因素。无论是战略的长期考量还是现实的主观努力,中俄合作都成为国际格局变革与发展的建设性力量。其中,中俄良性互动是中俄合作的基础。

但是,因为历史问题的纠葛、现实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民族文化的不同,中俄关系存在一定的分歧和矛盾。对俄罗斯来说,一方面需要借助中国,另一方面却疑虑恐惧,表现出一种“二律背反”(antinomy)的复杂心态,即既借重又怀疑,既合作又防范。[ “二律背反”简单的理解就是双方既存在相互联系又存在相互排斥,又译作二律背驰、相互冲突或自相矛盾。吴大辉教授认为,俄罗斯对中国崛起存在二律背反的复杂心态。对此,笔者认为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类似的心态。参见吴大辉:“防范中的合作――俄罗斯关于中国和平崛起的心理图解”,《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年第5期,第58页。]中国对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类似的表现。因此,中俄关系存在“二律背反”情结。而且,两国的国家利益与战略需求受制于美国因素。[ 曹永胜:“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任重道远”,《中国军转民》,2013年第12期,第66页。]如此情形下将如何塑造中俄间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塑造共同利益是核心。应进一步深化双边关系,“着力培育内生动力,挖掘内在潜力,努力使这一关系对本国和对方的价值最大化”;[ 王郦久:“对进一步深化中俄关系的几点思考”,《和平与发展》,2013年第3期,第2页。]另一方面,完善机制合作是关键。应通过多边机制进行行为协调,通过制度和组织约束双方行为,形成相近的战略预期。双边互利与多边协调将会共同塑造中俄良性互动,促成一定时期内的中俄合作,最终实现国际格局的变革与发展。

2014年5月20日,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其中明确提出了“网状伙伴外交”的理念。这一理念可以看作是在多边机制下建立中俄伙伴合作的灵活机制,是实现中俄良性互动的重要机制之一。

一、网状伙伴外交机制:涵义、逻辑与特点

(一)网状伙伴外交机制:相关研究、实践及涵义

网状伙伴外交,即“network partnership diplomacy”或“сетевая партнерская дипломатия”。与它相关的第一个概念是伙伴外交,即“partnership diplomacy”或“партнерская дипломатия”。从现有资料看,国内外对伙伴外交的研究缺乏体系化和系统化,大都集中在伙伴外交的涵义、原因、发展历程、特点、问题、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没有专著或系统论述的论文出现。[ 主要的相关文献资料:陈志敏:“伙伴战略:世纪之交中国的现实理想主义外交战略”,《太平洋学报》,1999年第3期,第12-20页;金正昆:“伙伴战略:中国外交的理性选择”,《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7期,第43-48页;苏浩:“中国外交的‘伙伴关系’框架”,《世界知识》,2000年第5期,第11-12页;王巧荣:“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2期,第53-61页;王缉思主编:《中国学者看世界:大国战略卷》,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第177-188页;李葆珍:“江泽民‘和而不同’外交思想探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28-31页;程又中、徐秀军:“与世界三十年互动中的中国对外战略演变”,《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第4期,第76-79页;李葆珍:“结盟―不结盟―伙伴关系:当代中国大国关系模式的嬗变”,《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第38-44页;蔡东杰:《当代中国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第259-269页;陶季邑:“美国学术界关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伙伴外交战略研究述评”,《中共党史研究》,2012年第2期,第113-120页;孙德刚:“论新时期中国的准联盟外交”,《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3期,第57-81页。]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检阅,我们可以对伙伴外交的涵义得出以下整体性的认识:伙伴外交又称伙伴关系外交,是指国家间为寻求共同利益而进行的双边外交合作活动。它出现在一个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时代,[ 陈志敏:“伙伴战略:世纪之交中国的现实理想主义外交战略”,第15页。]是中国“和而不同”外交战略理念指导的结果。[ 李葆珍:“江泽民‘和而不同’外交思想探析”,第30页。]伙伴外交战略是中国外交战略的最佳选择,核心是重对话、讲合作、结伙伴,重视全方位、多层次地与世界各国积极而广泛地发展良性互动的双边友好合作关系。[ 金正昆:“伙伴战略:中国外交的理性选择”,第43页。]而且,伙伴外交是分维度的,有优先性(发展经济),[ 陈志敏称之为“发展外交”,参见陈志敏:“伙伴战略:世纪之交中国的现实理想主义外交战略”,第14-15页。]有层次性(战略层次、地区层次、双边层次以及友好合作关系)。[ 统合归类,也有人将其分为大国层面、地缘层面、发展中国家层面等。参见苏浩:“中国外交的‘伙伴关系’框架”,第11-12页;金正昆:“伙伴战略:中国外交的理性选择”,第46-48页;王巧荣:“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第54-56页;程又中、徐秀军:“与世界三十年互动中的中国对外战略演变”,第77页。]其实质是协调合作,[ 金正昆认为,“伙伴”外交战略的本质是协商与合作。笔者认为,本质具有从属性,实质具有指向性,而国家是能动的行为体,伙伴外交的内涵会随着国家意志发生变化,因此用实质更贴切;而协商在政治领域是指统一强制性权威下的对话,国际社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权威,更谈不上强制性权威,因此从主权平等的基本原则出发,用协调更符合国家间关系的平等原则。参见金正昆:“中国‘伙伴’外交战略初探”,载王缉思主编:《中国学者看世界:大国战略卷》,第183-185页。]建构非传统同盟关系。[ 蔡东杰:《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第259-261页。]中国是伙伴外交的主要提倡者和实施者。伙伴外交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为中国重要的外交工具。[ “港报:‘伙伴关系’成中国重要外交工具”,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 2013-11/04/c_125645912.htm]截止到2013年,中国已经同54个国家建立了伙伴关系。[ 同上。]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网状外交/网络外交,即“network diplomacy”或“сетевая дипломатия”,是由美国学者杰米・梅慈尔(Jamie F. Metzl)提出的。他认为,伴随着全球化和信息革命推动国际关系变革,美国的外交和情报工作将主要不是政府的行为,应该借助如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NGOs)、跨国企业、民间社会团体(civil society groups)甚至是个人来共同进行,编织成一个相互关联的个体网状集(sets of interconnected individuals),这样能降低集体行为的成本,使得庞大的和不同的团体(large and disparate groups)能够比以前更好地组织和影响事件。[ Jamie F. Metzl, “Network Diplomacy”, Georgetow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2, No.1, 2001, pp.77-87.]国内最早提出网状外交的是凤凰卫视评论员邱震海,他认为,网状外交“是指在新的国际格局下,各大国之间的外交活动不再是过去冷战时代的非敌即友模式,而是呈现纵横捭阖、亦敌亦友的新格局。”[ 邱震海:“纵横捭阖的新世纪‘网状外交’”,凤凰网博客,http://blog.ifeng.com/article/ 568310.html]他强调,“所有‘网状外交’的使用,并不是为了联合他国来反对潜在被针对的国家,而是为了解决共同的问题而努力。”[ 邱震海:“‘网状外交’重组大国关系”,《国际先驱导报》,2007年1月8日。转引自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1/08/content_5577447.htm]俄罗斯是最早将网状外交理念运用于外交实践的国家。2008年7月,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批准了新的《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其中提出要用“网状外交”取代“集团外交”,认为各国会针对具体国际问题结成各种不同的团体,这种团体不再是内部纪律严明的固定“阵营”。[ “俄媒:梅德韦杰夫外交政策构想要求‘更具进攻性’”,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 com/world/2008-07/17/content_8560672.htm]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在多个场合强调了网状外交的重要性。2009年5月,他发表文章《与西方关系中的危机:什么危机?》,其中就提出可以通过网状外交创造性地解决国际问题;[ “拉夫罗夫说只有多边外交才能最充分确保俄在外交领域利益”,http://www.cetin. net.cn/cetin2/servlet/cetin/action/HtmlDocumentAction?baseid=1&docno=386516]2011年4月,拉夫罗夫在俄外交部新开设的“金砖国家”网页上发表致辞,其中提到,金砖国家是网状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俄外交部‘金砖国家’网页发表致辞”,http://www.fmprc. gov. cn/ce/cein/chn/ssygd/bric/t814902.htm]我们注意到,拉夫罗夫在阐述网状外交时,都将这个理念置于多边外交的框架下。因此可以看出,俄罗斯重视网状外交是基于其多边外交政策的,即通过参与多边机制,最充分地确保俄罗斯在外交领域的国家利益,并发挥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积极的和建设性的作用。[ “拉夫罗夫说只有多边外交才能最充分确保俄在外交领域利益”,http://www.cetin.net. cn/cetin2/servlet/cetin/action/HtmlDocumentAction?baseid=1&docno=386516]2013年2月,经普京总统批准,新版《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公布,在第二部分“当代世界与俄罗斯对外政策”(Современный мир и внешняя политик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中提出,多边灵活有效的网状外交正在取代结盟方式用于解决国际问题。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